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庸指归

中庸指归

一卷。中庸分章一卷。大学发微一卷。大学本旨一卷。宋黎立武撰。立武字以常,新喻(今江西新喻)人。咸淳进士,官至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亡,不仕,闲居三十年而终。立武《中庸》之学受于郭忠孝,郭忠孝曾游于二程门下。郭氏《中庸说》以忠为性,以庸为道,立武《中庸指归》亦阐发此旨。黎氏《中庸分章》则以“天命之谓性”以下为一章,“仲尼曰”以下为二章,以“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为三章,以“道不远人”以下为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以下为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以下为六章,“鬼神之为德”以下为七章,“哀公问政”以下为八章,“诚者天之道也”以下为九章,“惟天下至诚”以下为十章,“诚者自成”以下为十一章,“大哉圣人之道”以下为十二章,“仲尼祖述尧舜”以下为十三章,“惟天下至圣”以下为十四章,“诗曰衣锦尚纲”以下为十五章,皆发明郭氏之旨,所言颇具条理。黎氏《大学发微》,谓曾子传道在一贯,悟道在忠恕,大旨以止于至善为归,以诚意为要。《大学本旨》以为《大学》古本乃曾子之书,又认为《大学》、《中庸》皆与《易》通,并列图立说。以上四书本为合编,前有大德八年(1304)赵秉政序,先《中庸》后《大学》,后人将《大学》移至《中庸》之前,以秉政序介于四书之间,清修《四库全书》时又恢复原来的编次。

猜你喜欢

  • 法言平议

    二卷。清俞樾撰。是书为《诸子平议》之第十五种。其中《学行》篇“有学术业”,“术”读为“述”。《吾子》篇,“足言足容”,“容”犹“用”也。《问道》篇“涂民耳目”,“涂”读为“”(通杜)。《孝至》篇“何以

  • 续幸存录

    一卷。明夏完淳(1631-1647)撰。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右,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诗人,抗清将领。夏完淳是明末畿社首领夏允彝之子,少年英俊,秉承家学,拜其父之友

  • 释名补证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氏生平见“释饭鬻”。《释名补证》补证《释名》凡六十一条,大多翔实可信。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

  • 贼情汇纂

    十二卷。清张德坚等纂。张德坚,江苏甘泉(今江苏省江都县)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湖北府经历县丞,曾国藩所设采编所总纂官,是对农民起义极端仇视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1853年前后,张德坚在湖北巡抚辕内充巡捕官

  • 读风偶识

    四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属河北)人。清代史学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曾任知县。治学以经为主,致力于疑古、辨伪、考信。考辨先秦古事,一切取信于经,

  • 尽心编

    一卷。《证语》二卷。《海欧居日识》二卷。明陈伯友(生卒年不详)撰。陈伯友,字中怡(一说为仲恬),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县)人。万历二十年(1541)进士,授行人,擢刑科给事中,累抗疏言事,以丁忧去职。及服

  • 鸣沙石室佚书续编

    四种,四卷。清末民国罗振玉(详见《云窗丛刻》)编。此丛书收释、道、摩尼,景教著作各一种:《姚秦写本大云无想经》、《唐写本老子化胡经》、《唐写本摩尼教规》、《唐写本景教三威蒙度赞》,均为敦煌石室残卷。其

  • 宜昌府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聂光銮、桂茂修,王柏心、雷春沼纂。聂光銮字陶斋,四川屏山人,进士,官宜昌知府。桂茂,字香圃,满洲正蓝旗人,监生,继任知府。王柏心,字子寿,湖北监利人,进士。雷春沼,字少泉,湖北黄冈人

  • 安南供役纪事

    一卷。明末朱之瑜(生卒年不详)撰。之瑜字鲁玙,浙江余姚人,明季诸生。该书记作者抵安南后,为安南官吏百般恐吓而不屈,后几遭不测,终以忠愤义烈之故,安南君臣为之敬服等。现有《舜水遗书》本。

  • 潮州府志

    四十二卷首一卷。清周硕勋纂修。周硕勋,湖南宁乡(今湖南长沙)人,举人,知府,乾隆二十一年任。宋赵师岌撰《潮州图经》,明弘治间创修府志,至雍正九年(1731),莅任郡守四度相继重修。乾隆二十六年,知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