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国声韵学

中国声韵学

四编十五章。姜亮夫著。姜亮夫(1902-)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县人。192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后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语言文字学。1928年起任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1935年至1937年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返国后历任东北大学、云南大学、杭州大学等校教授。致力于音韵学、文字学、敦煌学、楚辞学研究。善于综合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神话学和中外古代史知识考释语言文字。尚著《诗经联绵字考》、《瀛涯敦煌韵辑》、《楚辞通故》等多种。《中国声韵学》是早期讨论中国音韵学概论性质的著作,凡四编十五章,第一编《前说》:一《中国声韵学概说》、二《音之生理基础》、三《音之物理基础》、四《文字与声韵学》、五《音之通转》、六《音之地的差异》;第二编《声》:七《声之原理》、八《声之历史的叙述》;第三编《韵》:九《韵之原理与分析》、十《等呼论》、十一《四声五声说》、十二《广韵之研究》、十三《古韵》;第四编《反切》:十四《反切之原理与方法》、十五《反切之史的叙述》。附录《中国声韵学书目举要提要》。此书之旨诚如作者自序所云:“顾江戴段之书,其考古之功皆不可没,余杭章君,妙合神旨,解理益多,然其书皆不便于初学。往者余以耑蒙之姿,寄食南北,为诸生讲习此学,既病前贤之多陈往迹,使人有漫汗之叹,复病近人之空说原理,使人忘原流之自,乃以发音学之原理,解说声韵之素质、反切之法则,比合近代之语音,渐推唐宋,上及三古,自近及远,以探其原。复举声韵学史上之荦然大者,综其条贯,比其事类,略为陈之。”首先以现代语音学原理对“声”、“韵”进行分析说明,次以逆推之法叙述评价传统音韵学的重要著作及各家之说,末编讨论反切,说明反切的原理、方法、源流和弊端。书中对历代,特别是清代以来学者的主要成就有详细的说明与分析。是书世界书局1933年初版。

猜你喜欢

  • 高庙纪事本末

    无卷数。不著撰人。明末清初目录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逐录有该书,亦称不知撰人。其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记述明太祖事迹,名为《高庙纪事本末》,知其撰人当为明朝人或明末遗老。全书四十篇,大多抄录《明

  • 秋雅

    一卷。清蒋日豫(生卒年未详)撰。蒋日豫有《诗经异文》。此为其所撰之词,仅三十四首。日豫自号后白石生,盖效法石帚者。今观其词,迹近南宋。至于石帚清空缥缈之概,日豫尚未能之,拟辞玉田稍为近之。日豫喜言考据

  • 续萧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顾景濂、段广瀛纂修。顾景濂,清同治末年知萧山县事。此志乃嘉庆潘熔志之续纂,卷数同于前志,然次第详略则多不同。卷一县境图;卷二至卷三职官年表上下;卷四至十七为志十:疆域、河渠、田赋、营建

  • 桐城吴先生文集

    四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人。同治进士。工古文。官冀州知州。游日本,著有《东游丛录》。另著有《易说》、《诗说》、《深州风土记》等。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自群经诸

  • 静便斋集

    十卷。清王曾祥(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曾详,字麟征,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末诸生。与厉鹗、金农相唱和。本集前五卷是诗,后五卷皆杂文。“静便斋”取自谢灵运“还得静者便”句,由此而命名。卷前有雷鋐

  • 祝尚丘切韵

    一卷。唐祝尚丘撰,清顾震福辑。祝韵新旧《唐志》均未著录,《广韵》卷首附列增字诸家姓名中有“祝尚丘增加字”字样。《日本现在书目》著录祝尚丘《切韵》五卷。夏英公《古文四声韵》有所征引;《倭名类聚钞》征引二

  • 荛圃先生年谱

    二卷。清江标(1860-1899)撰。江标字建霞,号萱圃,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进士,官至湖南提学使,以赞成变法维新,戊戍(1898年)后被罢官。标博学,工诗词,著有《红蕉词》

  • 读书镜

    十卷。明陈继儒(1558-1639)撰。陈继儒,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麋公。与董其昌齐名。后隐居昆山之阳,筑室东余山。屡辞征诏。杜门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皆极风致。书法苏轼、米芾,

  • 札迻

    十二卷。清孙诒让撰。孙诒让生平事迹详见《周礼正义》。此书为作者校订群书杂记,自《易经》至《文心雕龙》,凡七十七种。初则札记于简,继则迻录成帙,因定书名为《札迻》。体例略仿《群书拾补》,校列异文,或考篇

  • 中庸阐要

    一卷。清张恩霨(详见《论语论略》)撰。首有自序二首。是书与其所著《大学阐要》相表里,以为孔子著《孝经》一书,子思传衍家学,鬼神章以前,为尽人之学。诚明章以后,为合天之学。其中大孝数章,看似绝不相类,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