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世恩堂集

世恩堂集

三十五卷。清王顼龄(1642-1725)撰。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吏部尚书郭维纳以其“诗词风雅、品谊端醇”荐应“博学鸿词”,召试一等,授编修,纂修《明史》,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任职八年,王顼龄忠诚勤谨,以风度著称,卒谥文恭。是集凡诗集三十卷,经进集三卷,词二卷。多歌功颂德之作,皆属台阁文章,迥异于郊寒岛瘦,即使是早年未仕时所作,也无衰飒哀怨之音。有康熙间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

猜你喜欢

  • 忆江南馆词

    一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年十七为县学生员,年十八由翁心存送入广州粤秀书院学习。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其后数应礼部试皆不中,以大挑二等选授广东河源县训导,任职

  • 孝经援神契

    ① 一卷。撰者不详。是书凡二十条。其中一条云“伏羲大目,孔子海口,言若含泽,斗唇吐教,陈机授度”。此条“伏羲大目”四字,“斗唇吐教,陈机授度”八字,《群书征引》中无。又“奎主文章,苍颉效象,洛龟曜书,

  • 中庸讲义

    二卷。清朱用纯(详见《大学讲义》)撰。是书首有自序。前半部申发“中”字义居多,后半部阐明“诚”字义居多。而“中”与“诚”都本于天,见于吾心。故要保此“中”,必须戒惧慎独。“诚”是实理,以实心而实此实理

  • 高僧传

    十四卷。梁代释慧皎(497-554)撰。慧皎,俗姓氏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他博通内外学。对佛教经律尤有研究。住会稽嘉祥寺(在今浙江省绍兴市)。每当春夏则讲说弘法,秋冬则专心著述。他还曾住

  • 诗本音

    十卷。《音学五书》之二,清顾炎武撰。是书以《毛诗》之音为主,他书为辅,考定《毛诗》音韵。《四库全书提要》云:“其书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说,不与吴棫《补》音争,而亦全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

  • 考声

    五卷。唐张戬撰,近人龙璋辑。《考声》即《考声切韵》,此书不见于新旧《唐志》,历来公私书目亦未见著录,明修《永乐大典》,于每韵每字之音,胪列见存小学之书略无遗漏,亦未载此书,则其书亡佚已久。惟《慧琳音义

  • 尚书集注述疏

    三十五卷。清简朝亮撰。简朝亮字竹居,广东顺德人,曾经受业于南海朱次琦之门,与康有为同学。简朝亮治学宗宋儒,尤受程、朱之学影响。本书认为,东晋古文与《孔传》皆伪。本书在考订古文之伪时,引证详博,立论确当

  • 少泉集

    三十三卷。明王格(约1540前后在世)撰。王格,字汝化,京山(今湖北京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五年(1526)进士,改庶吉士。后出知永兴县,累迁河南佥事,分巡河北,世宗南巡,王格不赂中官,因坐行宫火

  • 凌溪集

    十八卷。明朱应登(1477-1526)撰。朱应登,字升之,号陵溪,宝应(今江苏宝应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8)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知延平府,历陕西提学副使,迁云南左参政,后罢归。著有《凌溪集》。

  • 金管集

    一卷。清顾成天(约1722年前后在世)撰。顾成天字良哉,号小崖,上海(一作娄县)人。顾成天有《离骚解》(已著录)。成天所作诗二千余首,尝以质于蔡嵩。蔡嵩为摘其中有关世教者八十三首,抄为此集。该书《四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