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楼汉石纪存

■古楼汉石纪存

一卷。清潘祖荫编。潘祖荫,详见《攀古楼彝器款识》条。本书卷端题汉石纪存,书内首为汉沙南候获石刻缩本,次为双钩原本,次为张之洞释文,末为张之洞、吴大澂、王懿荣的考识及潘氏的题识。本书虽署名汉石纪存,而书内所录只有沙南候获石刻一种。此碑刻,徐松、瞿中溶、刘喜海、吴式芬等考古家,都只见过碑文的前三行,后三行都未见到。张德容所见的拓本,也只有五行,最后一行未见到。唯此书所录系六行本,因而应推此本最为完备。瞿中溶、吴大澂均误认石刻中的沙南候为封爵,因而题为沙南侯碑;吴氏在《捃古录》中更误题为云中太守。只有《金石聚》与此书题为沙南候获,而云中下亦无太守二字。在这两本书中,此书钩摹明确,以前旧释误漏的都据以补订。按此碑由萨氏访得后,人言人殊,此本附了各家考释,而以张之洞两则考释最为详切。

猜你喜欢

  • 罗提督事实

    一卷。编者不详。传主罗逢元字旋吉,清末叶湖南湘潭人,武生。与太平天国军作战勇猛,累功擢至提督。该书包括行状、国史列传、通态列传、县志列传、表墓、墓铭、志思碑、翰飞楼记以及家世出身事迹战功清单等。现存有

  • 周易晓义

    九卷。清唐一麟撰。唐一麟宜兴人。由贡生而官至江宁府学训导。此书成于乾隆十三年(1748)。大旨主于义理,与《本义》没有太大的异同,只是不取朱子卦变之说。《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万充宗先生经学五书五种

    十九卷。清万斯大(1637-1683)撰。万斯大字充宗,号跛翁,学者称褐夫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是黄宗羲誉之为“浙东门风之雄,莫过万氏”的万泰第六子,万斯同之兄。沉酣经学,穷日夜、忘寝食者十余年

  • 四书随笔

    三卷。清杨树椿撰。树椿著有《读周易本义随笔》。是书《大学章句》一条,《中庸章句》三条,为一卷。《论语集注》一卷,《孟子集注》一卷。大都杂举诸说,以证书义。所引程朱说居多,此外则考证注中所引名氏,别无阐

  • 好逑传

    四卷十八回。又名《侠义风月传》。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应是清初时人。因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一回提到此书,夏敬渠乃康熙、乾隆年间人,可推知此书在夏著《野叟曝言

  • 五经然否论

    ① 一卷。谯周(201-270)撰。王谟(详见辑《圣证论》条)辑。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属四川阆中西南)人,经学家谯之子,三国时蜀汉经学家。据《三国志·蜀志》记载:“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

  • 少湖文集

    七卷。明徐阶(1494-1574)撰。徐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其生平详见《岳庙集》条。是集所收乃徐阶外谪延平府任推官三年秩满北上,延平士人裒其前后诸作,为之付梓刊行。凡六十七卷,文五卷,语录一卷,

  • 于野集

    七卷。清王原(约1703前后在世)编。王原初名深,字仲深,号西亭。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知茂名县,有惠政,官至工科给事中,因直言降职归。学以濂洛为宗,著有《学庸正讹》、《

  • 二余堂丛书

    十二种,二十四卷。清师范编辑。师范字端人,一字荔扉,云南赵州(今云南下关市东)人,乾隆举人,官至望江知县。其人赋性拙直,文思敏捷,不修边幅,颇具名士风度,有《金华山樵集》。本丛书编于望江县任上,“二余

  • 姚江逸诗

    十五卷。清黄宗羲(1610-1695)编。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馀姚(今浙江余姚)人。父尊素,以忠直死于魏阉之难,宗羲具疏讼冤。思宗叹为忠义孤儿,使归。益肆力于学,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复借抄之。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