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书名。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1859年(咸丰九年)洪仁玕撰。是年4月(三月)洪仁玕从香港到达天京,不久,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企图使太平天国强盛起来的计划。洪仁玕说他写《资政新篇》的原则是“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他根据太平天国革命形势的逆转和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实,要求太平天国学习西方,进行某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资政新篇》共分四个部分:“用人察失类”, “风风类”, “法法类”, “刑刑类”。政治上,提出“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弱本强末”的倾向,主张“自大至小, 自下而上,权归于一”,即要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创办报纸,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和意见箱,使“上下情通, 中无雍塞弄弊者”,做到集中统一与民众公议相结合。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主张发展交通运输事业,仿制火车、轮船、汽船,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设厂,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探取”;创立银行,发行纸币,使“大利于商贾士民”;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鼓励创造发明,实行专利制度;反对奴隶劳动,提倡雇佣制度;允许剥削。文化习俗上,主张办学校,设医院,建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礼拜堂、育婴堂等。提倡移风易俗,改进“不务实学,专事浮文”的学风。外交上,主张与外国自由通商、平等往来,发展文化技术交流,但不准外国人干涉内政、“擅入内地”、“毁谤国法”。《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摆脱封建主义的历史趋势,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 《资政新篇》既没有触及农民的土地问题,又没有明确提出切实的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对策,表现了明显的历史局限性。《资政新篇》经洪秀全逐条审批,旨准颁行。由于当时中国还缺乏实现这一纲领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加上又处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之中,所以《资政新篇》没有也不可能付诸实施。

猜你喜欢

  • 宋教仁之死

    亦称宋教仁案或简称宋案。宋教仁字遯初,又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中华民国成立后,热衷于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主张扩大同盟会,争取国会多数席位,组织政党内阁。19

  • 北凉

    十六国之一。卢水胡贵族沮渠蒙逊建立。沮渠蒙逊叔父仇罗为后凉吕光所杀。神玺元年(公元397年)五月,蒙逊以为叔父报仇为名,起兵反吕光。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高台南)太守段业为凉州(治今甘肃武威)牧、建康公。

  •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沙俄援引并歪曲中俄《北京条约》中有关条款,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割占中国西北领土的界约。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吞并了中国东北边疆大片领土后,接着又把黑手直接伸向中国西北边疆。中国西北边界原在巴尔喀什湖北岸,

  • 中法停战条件

    即《中法和议草约》,因在巴黎签订,法文本称《巴黎议定书》。1885年4月4日(光绪十一年二月十九日)清政府谈判专使、英籍税务司金登干与法国外交部政务司司长毕乐于巴黎签订。共三条:两国遵守1884年5月

  • 答失蛮

    元朝人对伊斯兰教士的通称,其教徒称木速蛮(即阿拉伯语之穆斯林)。大部分来自中亚和波斯地区。蒙古统治者采取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答失蛮和释、道、也里可温等一样受到优待。蒙元时期入居中国境内的伊斯兰教徒很多

  • 卫满入朝鲜

    卫满,燕人。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燕王卢绾反,兵败逃入匈奴。卫满聚集一千余人,也渡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一说为今大同江或鸭绿江),逃亡至朝鲜,居住在秦时统辖过的边塞空闲之地。随当地风俗,穿蛮夷

  • 资政新篇

    书名。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的一个重要纲领性文件。1859年(咸丰九年)洪仁玕撰。是年4月(三月)洪仁玕从香港到达天京,不久,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企图使太平天国强盛起来的

  • 张节起义

    孙吴时豫章农民起义。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七月,豫章(治今江西南昌)郡人张节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参加起义群众有万余人,后为孙吴政权镇压。

  • 自立军起事

    资产阶级改良派唐才常等组织的未遂武装起事。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等逃亡日本,既与康、梁等密谋武装“勤王”;又与孙中山、陈少白等接触,研讨救国方略;并通过毕永年等兴中会会员,广泛联络具有反清传统的哥老会组织

  • 外服

    商周时代对王畿以外具有侯、甸、男等身份的邦君的统称。侯是担任王国的斥侯。甸即田,大约与担任田猎任务有关。男也称作任,即任王事之意。侯、甸、男都具有藩卫王畿的性质,因此也统称作“卫”。周初诰词里经常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