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则起义

王则起义

宋仁宗时贝州(今河北清河)士兵起义。牧羊人出身的宋宣毅军(禁军)小校、弥勒教徒王则,与州校张蛮、卜吉及教首李教等长期秘密组织今河北、山东交界地区十余州居民、官府及士兵中的教徒,谋于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元旦同日而起,事泄,遂提前于庆历七年冬率领士兵起义于贝州,捕知州张得一,占领武库,释放系囚,据州城称东平郡王(一说东平王),国号安阳,年号得圣(也作得胜或德圣),设官分职,建立政权。战士面部皆刺“义军破赵得胜”六字,以示推翻赵宋王朝的决心。次年,宋派知开封府明镐、参知政事文彦博率重兵围攻,掘地道破城。义军坚守孤城六十五日,失败。

猜你喜欢

  • 贡助彻

    相传夏、商、周三代分别实行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对于这句话,历来注释分歧甚多,较为通行的解释是:夏代实行贡法,以几年收成的平均数

  • 大国舅司

    辽北面宫帐之一。辽审密氏之拔里、乙室已两家族世与皇族通婚,而分立族帐,称为国舅帐。太宗时,又尊皇太后父族及母前夫之族述律氏为国舅帐。并定拔里、乙室已和述律氏三族皆从汉俗为肖姓。至世宗时,又尊母肖氏为皇

  • 海禁政策

    清初为了防范汉族人民以沿海岛屿为依托进行反抗,杜绝“民夷勾结”,危害清朝统治,厉行海禁, “寸板不许下水”。清初对外通商的口岸只有澳门一地。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始许民得以造船

  • 杂家

    战国末期至西汉中期,混合各家思想、融会贯通而成一家之言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并指出该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吕氏春秋》亦称《吕览

  • 浮动地狱

    外国殖民者装运华工的船只,被拐骗上船的我国同胞,如处地狱之中,故被称为浮动地狱。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西方殖民者就开始秘密掠卖华工出国。随着鸦片战争失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殖民者掠卖华工的活动更加猖狂

  • 大元通宝

    元代铜钱名。参见“至大通宝”。

  • 景龙之变

    太子李重俊率兵诛武三思事件。中宗复位之后,韦后私通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将其女安乐公主嫁武三思次子武崇训,相互勾结,左右朝政,排斥打击废武复唐的功臣张柬之等。韦后因太子李重俊非其所生,欲废之。武三思、

  • 三征日本

    元朝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元初,忽必烈多次遣使日本,谕其来朝。日本镰仓幕府拒不答复。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三月,忽必烈命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凤州镇)经略使忻都、高丽(今朝鲜)军民总管洪茶丘率军一万五千

  • 南京临时政府

    辛亥革命时期在南京建立的临时中央政权。武昌起义成功,各地纷纷响应,短期内已有很多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告独立。1911年11月(九月)首义的湖北和上海地区同时发起筹组中央政权的倡议。经过争议,11月30日

  • 五国相王

    战国中期魏将犀首(公孙衍)发起的一次“合纵”活动。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一说周显王四十五年,魏将犀首发起魏、赵、韩、燕、中山“五国相王”,即互尊为王,以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