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戊戌政变

戊戌政变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为镇压维新运动而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因是年为农历戊戌年,故称“戊戌政变”。维新派与帝党结合,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顽固派对此极端惊恐和仇视,迅速地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千方百计地进行反扑。9月(七月)慈禧太后亲信怀塔布、李鸿章亲信杨崇伊等前往天津,与荣禄密谋,预定10月底(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带光绪皇帝去天津阅兵,举行兵变。光绪皇帝得知后,慌忙向维新派求援,而维新派则一面请求帝国主义出面干涉,一面企图借助正在小站编练新军的袁世凯。9月16、17日(八月一、二日)光绪皇帝曾两次召见袁世凯,优礼有加,尝给侍郎衔,专司练兵。9月18日(八月三日)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求他在天津阅兵时杀掉荣禄,起兵勤王。袁伪称“唯朝廷所命,敢不尽死?”, “杀荣禄如杀一狗尔!”9月20日(八月五日)袁世凯返回天津,向荣禄告密。荣禄星夜登车赶回北京,密奏慈禧太后。9月21日(八月六日)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立即发动政变,首先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接着宣布废除“百日维新”期间所颁布的重要新政,并逮捕、屠杀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先后逃往香港和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六人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余维新派人士或罢黜,或戍边。通过政变,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又牢牢地掌握了清廷实权,并把变法运动镇压下去。

猜你喜欢

  • 弦高犒秦师

    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爱国的故事。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乘晋文公去世的机会,企图再次插足中原,派遣孟明视等率军远袭郑国。行军途中,遇到将去东周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窥知秦军意图,便假借国君名义,以十

  • 王翦伐楚

    战国末年秦将王翦伐楚的事件。起初,秦王嬴政(即秦始皇)欲攻取楚国, 问李信: “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说: “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说: “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以为王翦年老胆怯,遂使

  • 延祐经理

    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年—1320年)政府在江南地区对田亩的查核与对租税钱粮的理算。当时,江南地主豪强、寺观僧道以及蒙古贵族,采用种种手段,大量隐瞒田产,逃避赋税,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延

  • 雍正夺位

    康熙末年诸王贵族间围绕皇位继承权而展开的角斗。康熙共有三十五子,除立次子胤祁为皇太子外,有一部分人封为亲王。他们多勾结旗下,树立朋党,互相残害。皇四子允胤禛,暗杀了清圣祖,篡夺了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

  • 南凉

    十六国之一。鲜卑贵族秃发即拓跋乌孤建立。秃发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以廉川堡(今青海乐都东)为都城。太初元年(公元397年),改称武威王。徙都乐都(今青海乐都)。乌孤死后,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

  • 庚午事变

    隋朝大业年间发生的以佛教为掩护谋攻皇帝宫寝的事件。大业六年(公元610年)正月初一拂晓前三刻,洛阳城中有练衣素冠者数十人,手持焚香和鲜花,自称弥勒佛,闯入建国门(皇城端门)。守门官兵皆叩首礼拜。白衣人

  • 李渊克长安

    李渊太原起兵之后,挥师南下,克霍邑(今山西霍县)、平临汾(今山西临汾)、绛郡(今山西新绛),围河东(今山西永济)不克,乃渡黄河西向,直取关中。渡河之后,李渊派李建成、刘文静将数万人屯永丰仓,守潼关以备

  • 蒙古灭夏

    西夏自仁宗以后,皇室内部斗争激烈,政治日趋腐败,国力日削,不能抵抗蒙古南下侵掠。恒宗天庆十二年(公元1205年)三月,铁木真以追击克烈部亦刺哈桑昆为名,首次派兵入侵西夏,蹂践瓜(今甘肃安西东南)、沙(

  • 增阿暂章

    见“中俄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 李沅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前湘桂农民起义。李沅发系湖南新宁人,天地会首领,曾参加雷再浩起义。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夏秋,湖南发生饥荒,地主乘机囤积居奇,重利盘剥,李沅发联合汉、瑶农民三百余人,提出“劫富济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