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平定李师道

平定李师道

宪宗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之后,诸藩力表归顺,淄青(治今山东益都)节度使李师道主动献沂、密、海三州, 以表诚意。后李师道自恃有十万强兵,又拒献三州。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宪宗下诏罪李师道, 命田弘正、韩弘、李光颜、李愬、乌重胤诸军共讨李师道,屡次打败淄青叛军,元和十四年李师道部将、都知兵马使刘悟被官军战败,李师道欲斩之。刘悟乃夜率亲兵袭击李师道大本营,克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杀李师道,归顺朝廷。代宗广德以来五十余年藩镇跋扈之局至此告一段落。宪宗收淄青十二州,一分为三,分而治之。藩镇割据基本上被消灭,唐取得了暂时的统一。

猜你喜欢

  • 犬戎灭周

    周幽王即位后,任用虢石父为卿士,使朝政混乱,诸侯叛离。同时继续扩大宣王末年造成的和姜氏之戎(即申戎,又称西申)的矛盾,废弃申侯的女儿申后和太子宜臼(即周平王),改立自己宠爱的褒姒为后,立褒姒子伯服(一

  • 九品混通

    魏晋时期封建政权向编户农民征收户调的办法,也称九品相通。具体做法是, 地方官吏,先将所辖地区民户,按财产多少,定为九等,即九品。然后根据品阶高低,征收规定数量的绵绢。魏时平均每户出绵二斤、绢二匹,晋时

  • 黄埔条约

    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中国近代史上法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4年10月24日(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三日)法国特使拉萼尼与清两广总督耆英在停泊于广州黄埔的法国兵舰“阿吉默特”号上签订。共三十

  • 鲁作丘甲

    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的一项征收军赋的制度。《左传》记载,鲁成公元年 (公元前590年),鲁国由于受到齐国的威胁,需要加强军事装备, 因而“作丘甲”。丘为地方基层组织名,甲即盔甲,此处泛指军事装备。“作丘甲

  • 大蜀(李顺)

    北宋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参见“王小波、李顺起义”。

  • 三十六家海内名士案

    见“刘思礼案”。

  • 景德和议

    景德年间北宋与西夏订立的和议。党项自李继迁以来,与北宋交战二十余年,已感国力不支。宋对辽、夏两面作战,更望早日结束冲突。继迁死前即已嘱其子德明进表附宋。德明即位后,遂改变对宋策略,与宋修好。景德三年(

  • 宗社党

    辛亥革命期间清朝皇族亲贵成立的反动组织。1912年1月正当南北议和、清朝即将覆灭之际,以皇族亲贵中的少壮派良弼、溥伟、铁良等为核心组成宗社党,妄图凭借皇族亲贵的力量作垂死挣扎,抗拒革命,反对清帝退位,

  • 后唐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23年,沙陀贵族、唐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存勖建立的王朝。李存勖祖朱邪赤心世统沙陀部落,因率兵助唐镇压庞勋起义,官至大同军节度使,赐姓李,名国昌。又历鄜坊、振武、代北等道节度使。父

  • 杂家

    战国末期至西汉中期,混合各家思想、融会贯通而成一家之言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并指出该派思想“兼儒、墨,合名、法”的特点。其代表著作有《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吕氏春秋》亦称《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