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同文馆之争

同文馆之争

清末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之一。1862年(同治元年)议政王、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诉等奏准设立同文馆,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相当于小学程度。1866年(同治五年)奕訢等奏请在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延聘洋人为教习,招收三十岁以下满汉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和科举出身的五品以下官员入馆学习。以理学大师,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群起反对。御史张盛藻首先上奏,说“科甲人员”只应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根本无须“学习技巧”。若以自强而论,则朝廷之强莫如整纪刚、明政刑、严赏罚、求贤养民,练兵筹饷诸大端。让科甲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 “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这个意见被朝廷否定后,倭仁亲自出面申说: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古往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也。”科甲正途人员科天文算学, “上亏国体,下失人心”,必然导致“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以后,不尽驱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的后果。要学习天文算学,中国人才多有,何必“奉夷为师”?他把学习外国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直指为“汉奸”。候补知州杨廷熙则把同文馆视为“不祥之物”,把“久旱不雨”、“阴霾蔽天”、“大风昼晦”、疫病流行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统统归罪于同文馆的设立。奕诉等反驳说, 自强之道,必以轮船火器为先,学习天文算学是制造轮船火器的根本。忠信礼义不能拿到战场去打仗。并责备倭仁等以空话妨碍自强大计,要倭仁拿出自强“妙策”,推荐中国的天文算学教师。在朝旨摧促下,倭仁自认说了空话并无人可荐。接着于凌辰、钟佩贤等出而声援倭仁,以“天象示警”,要求尽快撤销同文馆,指斥奕訢等“强词夺理,师敌忘仇,拒谏饰非。”奕訢等以杨廷熙上书系倭仁指使,责备倭仁“殊失大臣之体,其心固不可闻”。并奏准派顽固排外的倭仁为总理衙门大臣。倭仁以病再三推托,并承认自己迂阔,不堪其任,才旨允辞职。两派争论在京师掀起轩然大波, “京师口语籍籍。”关于同文馆的争论,是中西文化冲突第一次公开爆发。愚昧落后、守旧排外的顽固派用封建的“忠信礼义”、“夷夏之辨”、“纲常名教”,仇视和反对一切进步的新生事物。奕訢等人则把兴办洋务视为“自强之道”,在西太后支持下取得胜利。但是,当时封建守旧势力仍然占着优势,天文算学馆虽然设立了,但招收的学生却不多。

猜你喜欢

  •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武灵王改革军事的措施。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为了兼并领土,进攻中山(都灵寿,在今河北平山三汲乡),防备北方的燕国、东方的东胡、西方的林胡、楼烦以及秦、韩等国,召见楼缓谋划,进行军事

  • 郭子兴起义

    元末江淮农民起义。首领郭子兴,定远(今属安徽)土豪,当地白莲教首领。常散家资,结壮士,很有影响。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二月,郭子兴与孙德崖等聚众起义,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起义者以红巾为号,亦

  • 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8日(咸丰六年九月十日)中国商船“亚罗”号,因窝藏海盗,在广州黄埔港停泊时受到清广东水师的搜查,所藏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共十二人被拘捕。“亚罗”号为便于走私,雇用一名英国人任船长,并曾向

  • 节度使之设

    唐初沿隋旧制,在一些重要地区设总管,总揽数州军事。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总管为都督,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以后,行军即称总管,本道即称都督。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十月薛讷为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

  • 十三洋行

    也叫公行、洋行、外洋行,是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广州海关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袭明代的旧称。清代严格实行闭关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后,广州十三行业务更加发达,但并不完全固定为十三家

  • 占田制

    西晋时期的土地制度。西晋建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令废除民屯机构。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统一全国后颁布新的土地制度占田制。规定诸侯占田,大国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品官占田,一品至九品,占田五十顷至

  • 大于越府

    辽北面辅弼机构之一。其职掌前后变化极大。遥辇氏为部落联盟长时,阿保机仲父释鲁为于越, “总知军国事”,掌握军事与行政权柄,位仅次于部落联盟长。后来阿保机遂以接任于越之职而从遥辇氏手中夺取部落联盟长之位

  • 王长寿起义

    宋真宗时京畿爆发的一次士兵与农民的起义。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逃亡士兵王长寿聚众起义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转战至澶(今河南濮阳)、濮(今山东鄄城北)、曹(今河南曹县西北)等州间。众至五千余人

  • 班匠银

    明代以银代役制度。明代工匠分住坐和轮班两种。住坐匠是从京师附近各州县征集来京,主要为皇族生产,每月服役十天。轮班匠是外地工匠,每年轮流到京师服役三个月。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班匠约有二十三万,占工匠总

  • 文王伐崇

    周文王治岐的同时,对敌对方国部落发动一系列征服战争。首先讨伐北方的犬戎,接着伐密(今甘肃灵台西)、伐黎(今山西黎城附近)、伐邗(今河南沁阳西北),最后把进攻的矛头指向商纣王的亲信与国崇(今陕西长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