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北魏统一北方

北魏统一北方

登国元年(公元386年),拓跋珪建北魏。之后,在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一带息众课农,发展生产, 并征服了蒙古高原上的许多游牧部落,国势渐强。登国六年,拓跋珪击灭匈奴族刘卫辰及其子直力鞮部,占领河套。登国十年,魏军大败后燕军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岱海),坑杀燕兵及文武将吏四、五万人,获兵甲粮货以钜万计。次年,魏步骑四十余万大举攻燕,夺取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又东出井陉,克信阳(今河北冀县)、中山(今河北定州)、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占有河北。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国力大盛。珪子拓跋嗣即位后,于泰常元年(公元416年),夺得幽州;泰常七年,夺得青、兖二州(今山东益都、兖州);泰常八年,克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北),势及河南。嗣子拓跋焘即位后,于神䴥四年(公元431年)灭匈奴族赫连氏所建的夏国;太延二年(公元436年)灭汉人冯跋所建的北燕;太延五年灭卢水胡沮渠氏所建的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的鄯善、龟兹、疏勒、焉耆、于阗、渴盘陁及东北地区的粟特、高丽、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都先后与魏通使贡聘。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拓跋焘出兵寿春(今安徽寿县)、钟离(今安徽凤阳东),进至瓜步山(今江苏六合东南),势极一时。此后,北魏与南朝的疆域,东部大体以淮河为界,惟时其南时其北而已。

猜你喜欢

  • 吴淞之战

    鸦片战争中一次重要战役。吴淞位于黄浦江、长江汇流入海处,扼江海咽喉,筑有东西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驻守西炮台,参将崔吉瑞等驻守东炮台。1842年6月16日(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日)英军进攻吴淞。两江总督

  • 鹅湖之会

    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的一次面对面争论。朱、陆虽同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学家,但分属于两个哲学派别。朱认为“理”为“形而上之道”,“万物之本”,即理在天上,产生并主宰万物;陆则认为“心即理”, “宇宙便是

  • 蒙古翰林院

    元代中央官署名。负责以蒙古新字即八思巴字译写其他民族文字,兼掌颁降玺书。秩从二品(后曾升正二品、从一品)。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忽必烈诏令颁行蒙古新字,并规定以该种文字译写一切文字。至元八年,立

  • 周武帝统一北方

    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为完成统一大业,他励精求治,富国强兵。励戒朝廷百司节俭省约,减轻农民力役。同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建德元年(公元572年),诛权臣宇文护,自

  • 嘉祐建储

    北宋仁宗三子早夭,无嗣。自至和(公元1054年—1056年)中又多病,朝廷上下愈为不安,群臣遂请早建皇储。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仁宗不得已,以真宗之弟商王元份之孙汝南郡王(后追封为濮安懿王)允让子

  • 淮西之变

    南宋初淮西兵将叛降事件。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春,宰相兼都督张浚奏罢刘光世兵柄,以其军隶属于都督府。八月,以刘部将王德、郦琼分别为淮西正副都统制,而以文臣吕祉节制之。王、郦之间素不相协,宋廷乃调王

  • 乡兵

    我国封建时代地方之民兵。其名称因时因地而异。一般为边战守,边耕种,不脱离生产。主要用于镇压人民反抗和抵御别族压迫骚扰。多由当地地主豪绅直接掌握。宋承五代之制,建立乡兵,有弓箭手、士丁、弩手等多种名目。

  • 成都之战

    刘备进攻益州牧刘璋的战役。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应益州(治今四川成都)牧刘璋之邀,入蜀镇压汉中以张鲁为首的农民政权。刘备率军三万驻屯葭萌(今四川广元西南),不肯与张鲁交战,意在保存实力,伺机

  • 江陵之战

    唐军平定肖铣的一次战役。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九月,唐将李孝恭、李靖奉命发巴蜀兵,从夔州(今四川奉节)出发,顺江而下,突袭江陵(今湖北江陵)的肖铣。时峡江水涨,肖铣毫无所备。唐军战舰二千艘神速出击,

  • 雍正夺位

    康熙末年诸王贵族间围绕皇位继承权而展开的角斗。康熙共有三十五子,除立次子胤祁为皇太子外,有一部分人封为亲王。他们多勾结旗下,树立朋党,互相残害。皇四子允胤禛,暗杀了清圣祖,篡夺了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