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五均赊贷

五均赊贷

王莽称帝后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西汉末年,商人势力再次崛起,他们与封建官僚相勾结,依仗官僚权势投机放债,赊贷郡国,牟取暴利,有的垄断盐铁,兼并土地者日多。为扭转局势,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二月,王莽依据《周礼》有关赊贷, 《乐记》有关五均的记载,下诏宣称,要实行五均赊贷,以抑兼并。五均是以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淄、宛(今河南南阳)、成都市长为五均司市师。五均司市师下设交易丞、钱府丞。各郡县则设司市官,多由地方官兼任。五均司市师及其属吏管理市井商品交易,办理赊贷,征收商税。各地以当地每季中月的商品价格为基础,按商品质量,分为上、中、下三等标准作为本地物价,叫做市平。物价低于市平,则听其自由跌落,许民自由买卖;物价超过市平,司市官按市平出售所储货物。五谷、布帛、丝绵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贱买贵卖,以增加财政收入。赊贷,就是由官府办理信贷。赊是借钱予城市居民,居民因祭祀丧葬等事而无钱办理时,可向钱府借钱,祭祀不能超过十天,丧葬不能超过三个月就要归还,不收利息。贷是借钱给百姓欲经营产业而缺乏资金者,官府要收其经营者纯利的十分之一为利,还要收每月百分之三的利息。五均赊贷本可抑制高利贷商人,但在实行过程中,变成了官府从中取利的手段,生产者和经营者都受其扰害。地皇三年(公元21年),王莽下诏废除五均赊贷。

猜你喜欢

  • 安福国会

    参见“安福系”。

  • 中俄北京条约

    即《中俄续增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末期沙俄利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机,借口“调停有功”,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十月二日)恭亲王奕诉代表清政府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纳切

  • 新顺政权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建立的政权。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三月,李自成在湖北襄阳初建农民政权,改襄阳为襄京,自称“新顺王”。这时的设施,主要是建立军制和中央、地方官制。军队的编制分为中、左、右、前、后五

  • 彭普贵起义

    明初四川农民起义。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四川眉县人民在彭普贵领导下起义,杀知县颜师胜,攻占忠州(今四川忠县)等十四个州县。同年,被平羌将军右御史大夫丁玉镇压。

  • 天津水师学堂

    亦称北洋水师学堂。清末新式海军学校。1880年(光绪六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设于天津。仿照英国海军教育章制,聘用英国军官任教习,由北洋海防经费内拨支经费。招收十四岁以上十七岁以下青年入学,课程

  • 庆历增币

    宋仁宗时辽对宋的外交讹诈事件。仁宗即位后,屡败于西夏。辽最高统治集团乃乘宋困敝进行讹诈:一面派大军压境;一面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三月,遣使持国书至宋,以周世宗时所攻取的关南本后晋石敬瑭割予契丹

  • 内阁

    官署名。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后,虽然实现了“乾纲独断”,却深感独自统御天下,不可没有辅臣。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设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从翰林院等文斡机关中选调官

  • 通济渠

    古运河名。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杨广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百余万开凿而成。通济渠是大运河中最重要的一段。它分东西两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

  • 张鲸起兵

    金宣宗决意自中都(今北京)迁汴(今河南开封),大失人心。北方地主纷纷自行组织武装,或结寨自保,或举地投降蒙古。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四月,锦州(今属辽宁)张鲸聚众十余万, 自称临海郡王(后又改称辽

  • 金田起义

    洪秀全领导的反对清朝统治、建立太平天国的武装起义。因爆发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故称金田起义。以紫荆山区为中心的拜上帝会组织, 到1849、1850年(道光二十九、三十年)间,已有会众万余,发展到与地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