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

沙俄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日本退还甲午战争中割占的辽东半岛,以争夺侵华权益的事件。沙俄早就觊觎中国东北。中日马关议和期间,它闻知日本议割辽东半岛,即一面对日本施以军事威胁,一面拉拢列强中其他国家以共同进行干涉。当时德国既急欲在中国占领一个军港,作为对华侵略扩张的基地,又企图将沙俄的祸水东引,以削减其对本国东部边境的威胁。法国是沙俄的盟友,也想乘机向清政府敲诈勒索,攫取更大的侵略权益。所以,德、法两国积极响应沙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六天,即1895年4月23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九日)俄德法三国分别照会日本政府,“劝告”它放弃辽东半岛。当时日本在战争中消耗颇大,根本无力与三国抗衡。日本向英国和美国请求援助,但英、美都从各自利益考虑,不肯站到日本方面而得罪俄、德、法三国。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便采取对三国全然让步,对中国一步不让的方针,于5月4日(四月十日)声明接受俄德法三国“劝告”,但要清政府以相当款项补偿。俄德法三国与日本以中国领土作交易,于10月19日(九月二日)在日本东京达成协定,规定清政府付“赎”辽费库平银三千万两,自交款三个月内日军撤离辽东半岛。11月8日(九月二十二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辽南条约》,完全认可了四国的协定。俄、德、法三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强迫清政府给予租借军港、修路、开矿等特权,沙俄更乘机迅速扩张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势力。

猜你喜欢

  • 棒胡起义

    元末河南农民起义。首领棒胡,河南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原名闰儿,因善使棒,故以棒胡称。棒胡以宗教形式为掩护进行活动,自称李老君太子,烧香聚众。顺帝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二月起义于汝宁信阳州(治今河

  • 陈峒起义

    南宋孝宗时湖南农民起义。荆湖南路郴州(今湖南郴县)官府榷酒,官吏贪残虐民。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宜章(今属湖南)农民陈峒聚众举行起义。以当地山林为据点,四出袭击官军,深得民众拥护,队伍迅速扩大至

  • 负荆请罪

    战国晚期,赵国大臣廉颇向蔺相如赔礼道歉的故事。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赵王与秦昭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会见时,赵王的随从蔺相如立了大功,回国后被授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有攻城

  • 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建国前,由冯云山、洪秀全创立的农民革命组织。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洪秀全最后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开始与封建仕途决裂。他研读了七年前在广州第二次应试时得到的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

  • 藏印续约

    见“中英会议藏印条款”。

  • 宋申锡案

    唐文宗本想用宋申锡诛灭宦官,结果宋申锡反被宦官诬陷一案。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李宗闵推荐牛僧孺共同为相,牛党掌权,依附于宦官, 排挤李党,文宗乃选用宋申锡为相,密谋诛灭宦官。大和五年,宋申锡引吏

  • 李纲辅政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宋金战争中宋朝主战派代表人物之一。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任兵部侍郎,力主抗金,反对迁都。奉命主持汴京(今河南开封)守备,打击围城金军,逼其撤兵北返。不久,即以“专主战议”被排

  • 广西独立

    广西地处边陲,清朝统治力量薄弱,会党和绿林的反抗斗争一向十分激烈。因此,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想夺取广西为革命根据地,曾联络会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1910年8月(宣统二年七月)省城桂林成立同盟会支部,耿

  • 明成祖亲征漠北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成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这些部落的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不断骚扰明朝边境。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鞑靼部帅鬼力赤杀北元七传主坤帖木儿,自立为鞑靼可汗

  • 都水台

    官署名。秦有都水长、丞,西汉太常、少府、水衡都尉下皆设此官,掌诸池沼。后改称使者。东汉改称河堤谒者。晋代正式设置都水台,立使者一人,掌舟楫之事。南北朝时废置不常。肖梁改为太舟卿,北齐亦称都水台。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