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韦嗣立

韦嗣立

【生卒】:654—719

【介绍】:

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排行二。韦思谦子,韦承庆异母弟。少举进士,累调双流县令。武后时,历凤阁舍人、刑部侍郎,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带本官检校汴州刺史。中宗景龙三年(709),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睿宗立,拜中书令。寻出为许州刺史。玄宗开元初,入为国子祭酒、太子宾客。后贬岳州别驾,再徙陈州刺史。七年(719)卒,赠兵部尚书,谥曰孝。嗣立工诗,才名早著。《全唐诗》存诗八首;《全唐文》存文四篇,《唐文拾遗》补一篇。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生卒】:654~719

【介绍】:

字延构,行二。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郡望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少举进士,累调双流县令。武后时官凤阁舍人,长安中,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中宗神龙二年(706)为黄门侍郎。景龙三年(709)转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睿宗时拜中书令,出为许州刺史。开元中为国子祭酒、太子宾客,后贬为岳州别驾,徙陈州刺史。卒后赠兵部尚书,谥曰孝。新、旧《唐书》有传。嗣立少有才名,工诗善文。《全唐诗》存诗8首。

猜你喜欢

  • 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介绍】:高适《夜别韦司士得城字》诗句。二句以到处都可得到友情的温暖,来劝慰将别的友人抛却眼下的离愁别恨,表现了作者的开阔胸襟和对友人的关心、敬重。

  • 盛唐边塞诗派

    盛唐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主要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他们或绘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或写艰苦悲壮的军旅生活,或颂昂扬慷慨的英雄精神,或斥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内容丰富,意境开阔,笔力雄浑,是盛

  • 郑馀庆

    【生卒】:746~820【介绍】:字居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人。大历十二年(777)进士。贞元十四年(798)拜相。十六年贬郴州司马。顺宗时,入为尚书左丞。宪宗即位复入相。后历太子宾客,国子祭酒、兵

  • 吴党

    【介绍】:五代后周时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全唐诗补编·续拾》收其《始迁青溪望吴兴故里》诗1首。

  • 九疑山

    山名。又名苍梧山。在湖南宁远县南。郭璞认为因其山中有九条小溪相似,故称。《史记·五帝本纪》:“〔舜〕葬于江南九疑。”戴叔伦《将至道州寄李使君》:“九疑深路绕山回,木落天清猿昼哀。”

  •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塘

    【介绍】:储光羲《答王十三维》诗句。二句描写春天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象。对仗工整,语句流畅。

  • 苦雨寄房休昆季

    【介绍】:高适作。见《苦雨寄房四昆季》。

  • 幽州夜饮

    【介绍】:张说作于出任幽州都督时。凉风吹雨,寒林萧瑟,边塞生涯之苦可知,至于宴饮高堂,乐忘迟暮之心,边城为将,方知君恩隆渥,全为正言反说。欲擒故纵,诗人用笔何其狡狯。故前人评其满腔萧瑟之感,托意深婉。

  • 马致恭

    【介绍】:五代南唐人。入宋为吉州太守。《全唐诗》误收其宋太宗太平兴国初作《送孟宾于》诗。

  •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介绍】:《全唐诗》误作高适诗,题作《听张立本女吟》,实出《会昌解颐录》,后人误入高集。虽非高作,但二句实为佳句,描绘出一幅声情并茂的少女月夜清唱图,意境清雅空灵,韵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