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讲经文

讲经文

文体名。汉魏六朝以来,佛家多以“唱导”、“转读”等方式宣扬教义,弘广佛法。“转读”为自印度传来的讲经方式,其特点是抑扬其声以讽诵经文,“以哀婉为入神,用腾掷为轻举,致使淫音婉娈,娇弄颇繁”(《高僧传》卷一四),也就是以悦耳动听的声腔,吸引俗家子弟,并逐渐成为伎艺化的讲经。至隋唐时,仍沿袭此风并逐渐发展为新的讲经形式——俗讲。敦煌石室保存下来的讲经文,正是释氏佛门以大众化方式讲唱佛经的底本,它使往昔的讲经变为听众所容易接受的讲解和歌赞,而这些歌赞又必须是人们能歌能唱的曲调。讲经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经文,在讲经之前,先把要讲的经文唱出来,名为唱经,是由都讲担任的,以往讲经是这样,俗讲也如此。二是讲经,把唱出来的经文加以阐释,依据旧的注疏义记,再结合当时社会风尚、人情世态,以引起听众的兴趣,灌输更多的佛教思想。就形式与方法而言,仍袭用道安的科分方法,即把讲经分为“序分、正宗、流通”三部分。三是唱词,包括新歌、俗曲和诗词,有五言诗、六言诗(或称为词)、七言诗和三三七言的俗曲,某些唱段上还注有“断”、“平”、“侧”、“平侧”等字样,表示有一定约束力的独特唱法,这是讲经文里最重要的部分,有了它才能把讲经变成俗讲,才能把佛经的宣传大众化。所以,讲经文的体制和变文一样,都是散韵结合、说唱兼行,但是,变文不引原经文,而讲经文在讲说之前则必须引原经文,然后逐段、逐句或逐字地发挥演绎,故讲经文的讲说开头往往标有“经云”、“经曰”。唱词的结句又以“催经”的套语,“××××唱将来”作结。至于讲经文的内容都是依据佛教经典宣扬佛法的弘大无边,教义的深邃莫测,人生变化无常,以及皈依佛门的真谛,如《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猜你喜欢

  • 龟山和尚

    【介绍】:①见智真。②见正原。

  • 由之瑟

    由,指孔子弟子仲由。《论语·先进》:“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谓仲由弹瑟之技不精,受到孔子的批评。后因以“由之瑟”谓才识不够精深。杨巨源《上刘侍

  • 曲江

    【介绍】:李商隐作。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旧注有多种解释。全篇的中心当是“伤春”,即悲叹唐王朝不可挽救的没落。前四句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而曲江的兴废与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颈联借用典故表达对国运将倾的

  • 笔阵

    比喻书写运笔如行战阵。语本晋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江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 曲子相公

    【介绍】:见和凝。

  • 巴东山

    即大巴山。在四川、重庆与陕西、湖北的交界处。杜甫《夔州歌十绝句》之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介绍】:李商隐七律诗《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末二句。作者活用《隋遗录》关于隋炀帝和陈后主梦中相遇的传说,意谓已国亡身殒的隋炀帝如在冥府中与陈后主相逢,难道还好意思请其宠妃张丽华再舞一曲《玉树后庭花

  • 养生遭杀

    晋嵇康注重养生,著《养生论》。却因触忤权贵,被杀于刑场。见《晋书·嵇康传》。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

  • 不奈何

    无可奈何。白居易《惜落花赠崔二十四》:“漠漠纷纷不奈何,狂风急雨两相和。”

  • 谁当

    ①谁,什么人。当,词缀,无实义。岑参《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②为什么。沈佺期《拟古别离》:“奈何生别者,戚戚怀远游。远游谁当惜,所悲会难收。”③怎得,怎能。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