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约,模糊。元稹《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三首》之一:“月濛濛兮山掩掩,束束别魂眉敛敛。”
【生卒】:773—831【介绍】:唐代散文家。字濬之,自号白鹿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排行九(十?)。李涉弟。早年不从科举,隐居庐山和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元和初,征为左(一作右)拾遗,不赴。九年(
【介绍】:韩偓作。见《草书屏风》。
【介绍】:唐代诗人。生卒年、籍贯不详。曾居越州镜中别业。元和元年(806)春,在越州作诗送日僧空海归国,官试卫尉寺丞(疑为越州从事)。空海归国后所上书目有《朱千乘诗集》一卷,已佚。《唐文续拾》存诗序一
即南朝梁陶弘景。史称弘景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言无烦舛,有亦辄觉,年八十五而卒,谥贞白先生。事迹见《梁书·陶弘景传》。储嗣宗《和茅山高拾遗忆山中杂题五首·巢鹤》:“若逢茅氏传消
近体诗格律上的一种禁忌。指在五言“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除最末一字为韵脚押平韵外,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均不得由平变仄,如由平变仄,则诗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平声字,称犯孤平。近体诗中
汉制,朝廷每月赐给尚书省官员赤笔一双。后用“赐笔”咏尚书省官员。杜甫《老病》:“合分双赐笔,犹作一飘蓬。”耿湋《宿韦员外宅》:“传经韦相后,赐笔汉家郎。”
【介绍】: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作。杜甫在少壮之年,曾先后游历吴越齐赵等地。“壮”字不单指壮年,兼有豪壮和壮阔意味。这是一篇自传性的回亿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从七岁开始练习作诗写起,
凶暴乖戾。孟郊《尧歌》:“往还迹徒新,很戾竟独迷。”
【介绍】:字灵源,郡望彭城(今江苏徐州),西蜀(今四川)人。天宝间进士。永泰元年(765)以侍御史入湖南观察使幕,居衡阳,与元结时相唱酬,赋诗言怀。后任吏部员外郎。建中年间,以职方郎中为黜陟使。高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