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

【介绍】:

杜甫于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作。秋兴之兴,读去声,是感兴、发兴之意。杜甫漂泊多年,寓居夔州,往事历历,时萦胸臆。值兹秋日,见草木之凋谢,景物之萧森,触景伤情,引发了对长安的思念与回忆,写下了这组联章体七律。这组诗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四首是过渡。前三首以咏夔州秋景为主而遥忆长安,夔州详而长安略;后五首以回忆长安为主而回应夔州,长安详而夔州略。八首的中心思想是“故国之思”。所思之情事,广泛而又具体,基本内容是,长安盛衰之变,个人遭遇之感。然国事多而己事少,体现了杜甫忧国忧乱忠君爱国的一贯思想。俞场曰:“身居巫峡,心忆京华,为八诗大旨。曰‘巫峡’,曰‘夔府’,曰‘瞿塘’,曰‘江楼’、‘沧江’、‘关塞’,皆言身之所处;曰‘故国’,曰‘故园’,曰‘京华’、‘长安’、‘蓬莱’、‘昆明’、‘曲江’、‘紫阁’,皆言心之所思,此八诗中线索。”(《杜诗镜铨》卷一三)《秋兴八首》是杜甫惨淡经营之作,艺术上堪称登峰造极。沈德潜曰:“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具见于此。其才气之大,笔力之高,无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杜诗偶评》卷四)

猜你喜欢

  • 濯龙

    东汉皇家园林名。在洛阳西南角。后泛指宫禁。杜甫《往在》:“侍祠恧先露,掖垣迩濯龙。”

  • 诗圣的写作艺术

    文自成、范文质著。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全书分诗美特征、写作技法、资料引得三部分。“诗美特征”部分论述了杜诗色彩美、凝炼美、含蓄美、曲折美、整体美等五种美学特征,和开头、结尾、语言、题

  • 江陵橘

    《史记·货殖列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后因以“江陵橘”代指殷实的家业。杨衡《送王秀才往安南

  • 胡为

    (—wèi)何为;为什么。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吾独胡为在泥滓,青鞋布袜从此始。”

  • 东平路中遇大水

    【介绍】:高适作。天宝四载(745)秋,作者由水路到东平(今属山东),写下这首纪行诗。诗人描写了途中所见农村水灾惨象和农民无以为生的苦状,希望统治者赈灾免租,并慨叹自己济世之策不被采用,表现了其对人民

  • 阮元瑜

    见“阮瑀”。

  •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介绍】:王维《秋夜独坐》颔联。雨中闻山果落地,灯下听草虫低鸣,写景中,寓悲秋嗟老之情。潘德舆谓此二句“其难有百倍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者”,是为过誉,但又云:“三四常语,妙在天成。”(《唐贤三

  • 送孟浩然之广陵

    【介绍】:李白作。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灞岸

    【介绍】:李商隐作。此诗以唐武宗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长安东的灞水桥边远眺时的心情。诗人通过回鹘南侵、兵士应征、百姓流离号哭的情景,联想到昔时升平年代,皇帝东巡洛阳的盛况,抒发今昔盛衰之感,

  • 许敬宗

    【生卒】:592~672【介绍】: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籍属高阳(今属河北),而世仕江左。隋末为李密元帅府记室,入唐后累官至右相,加封郡公。曾监修国史,以记事阿曲为世人所讥。卒谥缪,后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