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诗词百科>李绅

李绅

【生卒】:772—846

【介绍】:

唐代诗人。字公垂。亳州(今属安徽)人。自小受到儒学熏陶,六岁丧父后由母卢氏教以经义。九岁丧母,十五六岁始于家乡无锡慧山折节读书,业经诵诗。青少年时曾与僧大光、鉴玄等密切交往,又深受佛教濡染。二十五岁后,开始游宦,并与许多诗人交游,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道之。唐德宗建中年间,北方藩镇纷纷割据,江南人民不堪赋税重负。青年李绅作于此期的著名的《古风二首》,艺术地概括了当时这种社会状况。贞元十七年(801),赴长安应进士试,以行卷谒吕温韩愈,受激赏,但应试失败。二十年(804)复至长安应进士试,元和元年(806)及第。在长安与准备应制举试的元稹白居易结为诗友,切磋诗艺,三人“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在新乐府创作上共同主张以美刺现实、补裨时政为旨归。进士及第后,初夏东归,途中被镇海军节度使李锜辟为掌书记。李锜有割据野心,是年冬不服朝廷调令,强迫李绅草拟章奏,要挟朝廷恢复其原职。李绅不从,被胁迫下狱,乱平方出。三年(808),罢浙西节度从事,游越中。四年(809),入长安为校书郎。八年至十三年(813—818)改国子助教。十四年(819)出任山南西道观察判官,五月授左拾遗。十五年(820),擢翰林学士,又迁右补阙。穆宗长庆元年(821),加司勋员外郎、知制诰,二年(822)迁中书舍人,进充学士承旨。在翰林院,与元稹、李德裕为同僚,交谊深厚,俱有文才,时称“三俊”。任校书郎时又与元稹、白居易酬唱频繁,作有新乐府组诗。穆、敬两朝,唐廷内部党争始炽,李绅被视为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集团成员。长庆(823)三年三月,牛党要员李逢吉恃宰相权,使李绅由翰林学士内职改任御史中丞,同年十月又挑起李绅与韩愈的“台参”纠纷,欲使李绅离京外任。因李绅向唐穆宗面陈原委,得留任户部侍郎。四年(824)正月,李逢吉趁敬宗即位之机,勾结宦官王守澄等诬陷李绅曾劝穆宗立深王,不利于敬宗,使李绅贬官端州司马。次年量移江州长史,任满后又移任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大和六年(832)十二月,由寿州刺史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李德裕拜相,李绅擢浙东观察使。九年(835)五月,复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开成元年(836)四月为河南尹,同年六月为宣武军节度使。五年(840)正月,武宗即位,李党得势。李绅于会昌二年(842)二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年(844)出任淮南节度使。六年(846)卒,赠太尉,谥“文肃”。李绅卒后,牛党告发他在淮南时错判吴湘案件,宣宗下令追夺他三任官告,这与宣宗朝李党失势有关。

李绅一生诗作颇多,惜囿于身处党争漩涡和频繁播迁,散佚不少。其集总体来说多为融和感时伤逝情调的景事描写,表现从物役中解脱的愿望,在儒家用世之心中掺杂着佛教出世消极的情调。亦有宣扬神怪迷信、炫耀势位荣宠的消极内容。李绅诗艺与元白同调,有六朝遗风。诗的语言风格明白晓畅,与元稹、白居易同属浅易的一派。其表现手法亦同元、白的现实主义,赋比兴手法运用得圆熟自如。但抒情中偶杂浪漫主义手法倾诉积郁,如《过荆门》、《涉沅潇》等。其诗尤推歌行,在语言形式上多取六朝优长,平易中有藻饰,隽永多姿,乃至多有化用六朝诗句处。在占其集半数以上的八十多首律诗中,应诗歌律化趋势,多取六朝的骈偶、藻饰、用典之好,遣词炼字刻意求工。他还常用双声叠韵字,使诗缠绵上口,颇具音乐美。李绅诗集有《追昔游集》,见《五唐人集》本(明毛晋刻)、《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清席启宇刻)。《全唐诗》存诗一百三十六首,与刘禹锡、白居易联句二首。其中,《答章孝标》、《赋月》非李绅作。《长门怨》一说刘皂作,一说刘媛作。《题韦金吾》又见顾况集,题为《赠韦青将军》。《莺莺歌》仅一段。《全唐诗补编》补诗四首、《莺莺歌》三段。王旋伯有《李绅诗注》。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九,《唐才子传校笺》卷六,参卞孝萱《李绅年谱》。

【生卒】:772—846

【介绍】:

字公垂,行二十。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家迁无锡(今属江苏)。李绅为人短小精悍,故人称“短李”。元和元年(806)进士。累官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时号“三俊”,后历中书舍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敬宗即位,贬为端州司马。武宗会昌二年(842),自淮南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郡公,复出为淮南节度使。卒赠太尉,谥文肃。新、旧《唐书》有传。李绅与白居易、元稹交往甚密,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诗歌运动。他在晚年曾自编其部分诗作为《追昔游诗》集。明胡震亨评李诗“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唐音癸签》卷七)。《全唐诗》录其诗4卷,《全唐诗补编》补诗9首又6句。

猜你喜欢

  • 露重萤依草,风高蝶委兰

    【介绍】:许浑《晨至南亭呈裴明府》诗颔联。二句以隐喻手法,传达诗人内心不遇之恨、落拓之悲,构思巧妙,取譬明切。“萤依”、“蝶委”,比喻诗人沦落失意情状。二句言在此而意在彼,状物抒情,相得益彰。

  • 武阳送别

    【介绍】:沈宇作。此诗前二句融情入景、因景生情,造出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后二句将满腔离愁寄于一江秋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既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更有着流水不息、相思不绝的悠长韵味。此诗抒情全靠

  • 避事

    《汉书·严助传》:“相如常称疾避事。”本指逃避职事,后指厌倦官场,羡慕闲居。李端《长安书事寄卢纶》:“趋途非要路,避事乐空林。”

  • 类说

    总集。宋曾慥编纂。此书成于绍兴六年(1136),序称:“闲居银峰,因集百家小说纂集成书,可以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闻见。”《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著录于子部小说家类,作六十卷,一作五十六

  • 宋烈

    【介绍】:见宋务光。

  • 西征

    ①向西行进。特指向西部边疆地区的征战或出使。杜甫《送杨六判官使西蕃》:“送远秋气落,西征海气寒。”②晋潘岳自太傅主簿除名,选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记述沿途所经山水人物。后以“西征”指遭贬斥。郑情《贬

  • 王之涣

    【生卒】:688—742【介绍】:唐代诗人。字季凌,郡望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五世祖王隆之于北魏时任绛州刺史,遂占籍绛郡(治今山西新绛)。以门荫调补冀州衡水主簿。遭人诬构,遂拂衣去官,优游山水,足迹

  • 干名

    求取名位。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 喜达行在所三首

    【介绍】:杜甫作。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闻肃宗即位灵武,即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家中只身奔赴行在,途中为叛军俘虏,押送长安。至德二载二月,肃宗将行在所迁至凤翔(今属陕西)。四月,杜甫冒险出长安金光

  • 李商隐诗集疏注

    叶葱奇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上下二册。该书以朱鹤龄注本为底本,参校以北宋本、南宋本、钱谦益抄本及其他总集。卷次仍依朱本,凡可考之作品年代皆于诗题下注明,书末附史传年谱及诗评等资料。“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