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佛门,佛教。唐彦谦《寄蒋二十四》:“禅门澹薄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白居易《晏坐闲吟》:“愿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②佛教谓丛林,即僧侣群聚之寺院。孙逖《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系马清溪树
【介绍】:唐代经学家。字伯循。河东(治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初从儒学宗师啖助学《春秋》。天宝中,复师从萧颖士。大历初,佐宣歙观察使陈少游幕。大历五年(770),陈移浙东观察使,复佐其幕。历左司员
【介绍】:见卢邺。
【介绍】:见苏源明。
【介绍】:德宗建中二年(781)曾与从父吉逾及王潜等在范阳题咏唱和。《全唐诗补编·补逸》存诗1首。
指駏虚和蛩蛩二兽。《尔雅·释地》:“西方有比肩兽焉,与邛邛駏虚比。”后用以比喻感情深挚的朋友。韩愈《醉留东野》:“低头拜东野,愿得始终如駏蛩。”
【介绍】:见孟郊。
【介绍】:唐末诗僧。俗姓薛,字茂圣。咸通、乾符间,依徐州节度使薛能。后住荆门十年。昭宗光化间入京为文章供奉,赐紫。曾卜居庐山、峡州、潭州等地。与诗人方干、郑谷、吴融、李洞、司空图等为友,有诗唱和。卒年
【介绍】:字景山,闽(今属福建)人。暮年登第,六十归乡,年近八十始取妻。《全唐诗》存诗4句。
即仪州。唐属河东道。为秦上党郡地,晋改为轑阳,属乐平郡。隋开皇间置辽山县,属并州。唐武德间置辽州,后改为箕州,复改仪州。天宝间改为乐平郡,乾元时又改为仪州。领辽山、榆社、和顺、平城四县,治辽山(今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