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高僧。一作慧宣、僧宣。生卒年、籍贯不详。隋末唐初常州弘业寺僧。武德九年(626)撰《释道庆塘铭》。贞观五年(631)撰《释慧頵砖塔铭》。二十二年(648),与苏州僧道恭同奉召至洛阳。法宣
【生卒】:?—892【介绍】:唐代诗人。字子恪。本姓林。弘农(治今河南灵宝)人。幼为宦官。咸通十年(869)自河阳监军入拜宣徽使,擢枢密使。下迁飞龙使。广明元年(880)复擢枢密使。光启元年(885)
①作为,行为。皎然《因游支硎寺寄邢端公》:“作用方开物,声名久擅场。”②谓努力。白居易《赠杨使君》:“时命到来须作用,功名未立莫思量。”
旧传陵阳子明升仙登陵阳山,告山下人曰:“溪中子安当来问,子明钓车在否?”后二十余年,有子安者死葬山下,黄鹤栖其冢树,鸣叫子安。事见汉刘向《列仙传·陵阳子明》。后以“子安”为后人怀古之典。李白《登敬亭山
①即泰山。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古人又谓泰山为天帝孙,主招人魂魄。见晋张华《博物志·地》。故又以“岱宗”指死亡。顾况《伤大理谢少卿》:“空留封禅草,已作岱宗行。”
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因不满意自己受到的待遇,多次倚柱弹剑铗表示不满。事见《战国策·齐策四》。后因以“倚柱”慨叹际遇不达。杜牧《登九峰楼》:“白头搔杀倚柱遍,归棹何时闻轧鸦?”
【介绍】:储嗣宗《经故人旧居》诗颈联。宿草,隔年的野草。吊,慰问。这两句诗描绘了故人旧居凄凉萧瑟的景况。荒宅野草丛生,夜风悲鸣,只有明月慰人,其悲伤之情,怀友之意尽在此景中。
【介绍】:刘方平《秋夜寄皇甫冉、郑丰》诗句。出句以大雁喻写客居异地之孤独,对句以捣衣喻写思念家乡之情怀。二句以秋夜所见所闻,抒发羁旅行役之愁。精于取景,善用比兴;语句精炼,含蕴丰富。
谓官吏刚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正。据《后汉书·董宣传》载,董宣为洛阳令,湖阳公主家奴仆白日杀人后,藏在公主府中,捕吏不能捉得。后公主出行,杀人奴仆为骖乘,董宣在道上拦住公主陈述公主的过失,将奴仆捉下,就地
曹树铭增校。凡十一卷。此书乃曹氏以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据林非闻抄本所引王嗣奭《杜臆》,与1963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杜臆》(以王孙旦抄本为底本)逐题校对,从其异同,考证二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