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石勒

石勒

【生卒】:274-333

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羯人。雄壮健武,善骑射。初被司马腾掠卖山东为奴,后随马牧帅汲桑起兵反晋,兵败投奔刘渊。转战于河北,得到张宾等人的辅佐,注意吸收和联合汉人士族和地方豪强,力量不断壮大,兼并王弥王浚刘琨等,并于苦县消灭王衍所率领的西晋主力十数万。晋元帝大兴二年(319),称赵王,都襄国,史称后赵。采取胡汉分治,设立学校,劝课农桑,中原渐趋宁静。不识字,每于戎马之闲,请人读史。成帝咸和四年(329),出兵灭前赵,统一北中国。咸和五年称帝。咸和八年死,谥明皇帝,庙号高祖。(,参见《魏书》)


【生卒】:274—333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字世,上党武乡人。羯族。初名,小字匐勒。祖及父均为部族小帅。年少时行贩洛阳,为人耕作;及长雄健有胆识,勇武好骑射。为并州刺史掠卖至山东为奴。与牧马帅汲桑聚众反晋,始以石为姓。起事失败,投前赵刘渊为大将。渊卒,刘聪立,授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公。转战冀、并、幽地区,屡败晋将,兼并其所部,渐成势力。前赵光初二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据襄国自称赵王,建立政权,是为后赵。创建初重用汉族士人张宾。太和二年(晋成帝咸和四年)俘刘曜,灭前赵,占有冀、并、幽、司、豫、兖、青、徐、雍、秦十州之地。为十六国中最强盛之国。建平四年卒。在位十五年。


【生卒】:274—333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字世,上党武乡人。羯族。初名,小字匐勒。祖及父均为部族小帅。年少时行贩洛阳,为人耕作;及长雄健有胆识,勇武好骑射。为并州刺史掠卖至山东为奴。与牧马帅汲桑聚众反晋,始以石为姓。起事失败,投前赵刘渊为大将。渊卒,刘聪立,授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公。转战冀、并、幽地区,屡败晋将,兼并其所部,渐成势力。前赵光初二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据襄国自称赵王,建立政权,是为后赵。创建初重用汉族士人张宾。太和二年(晋成帝咸和四年)俘刘曜,灭前赵,占有冀、并、幽、司、豫、兖、青、徐、雍、秦十州之地。为十六国中最强盛之国。建平四年卒。在位十五年。


【生卒】:274—333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字世,上党武乡人。羯族。初名,小字匐勒。祖及父均为部族小帅。年少时行贩洛阳,为人耕作;及长雄健有胆识,勇武好骑射。为并州刺史掠卖至山东为奴。与牧马帅汲桑聚众反晋,始以石为姓。起事失败,投前赵刘渊为大将。渊卒,刘聪立,授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汲郡公。转战冀、并、幽地区,屡败晋将,兼并其所部,渐成势力。前赵光初二年(东晋元帝大兴二年)据襄国自称赵王,建立政权,是为后赵。创建初重用汉族士人张宾。太和二年(晋成帝咸和四年)俘刘曜,灭前赵,占有冀、并、幽、司、豫、兖、青、徐、雍、秦十州之地。为十六国中最强盛之国。建平四年卒。在位十五年。


猜你喜欢

  • 刘铎

    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由刑部郎中任扬州知府。愤魏忠贤乱政,作诗书扇,有“阴霾国事非”句,倪文焕素怨恨铎,遂挑嗾忠贤逮治。铎素与忠贤子良卿友善,遂复故官,退锦衣索金。锦衣怒,日夜窥伺铎的过失,言铎与囚犯

  • 杨泰初之女

    名徽德。休宁(今属安徽)人。十二岁时,母死于“寇”,抱母尸绝食而死。

  • 沈譓

    【介绍】:明庐州府合肥人,字用正。景泰五年进士。历部郎,出为东昌知府。政尚严明,折狱明允,官俸外不取一钱。吏部考核天下廉能注第一。

  • 曹廷枢

    【生卒】:?—1741【介绍】:清浙江嘉善人,字古谦,号六芗。雍正元年副贡生。少承家学,笃志好古。乾隆间曾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谦斋诗集》。(《鹤征後录》卷五)曹廷隐五代时魏州人。仕南唐。为本州典谒虞

  • 顾景秀

    【介绍】:南朝宋人。工画,以画侍宋武帝。武帝赐何戢蝉雀扇,乃其所绘。陆探微、顾宝先诸大家见之皆叹其巧绝。后人以为神韵气力不及诸大家而用笔精细、赋彩制形能变化古法,自出新意。

  • 王侁

    【生卒】:?——994字秘权,开封浚仪(今属河南)人。后周枢密使王朴子。后周时,以父任太仆寺丞。父死,为东头供奉官。宋开宝中,征江南,率师戍桐城,败南唐军于宣州,破金陵,加閤门祗候。太平兴国四年(97

  • 王令谋

    【生卒】:?—937【介绍】:五代时人。素柔猾,鲜志操。仕吴。初为昇州判官,迁同平章事,杨溥大和中累拜司徒,领忠武军节度使。天祚三年,于金陵屡劝徐知诰受禅,辞不受。及受禅,令谋已卒。

  • 谢安

    【介绍】:东汉下邳人。顺帝汉安末,扬、徐二州农民起事,阴陵人徐凤率众攻烧东城县。安率其宗亲设伏击杀凤,封平乡侯。

  • 皮信

    【介绍】:隋琅邪下邳人。皮景和子。处事机警明悟。在北齐仕至武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勋贵子弟中称有识鉴。后降北周。入隋,卒于洮州刺史任。

  • 郭成

    【介绍】:元亳州人。年七十一母丧,庐墓食粥一年,朝夕哭临。人哀其老而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