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王安石

王安石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生卒】: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举进士。历任州县官。嘉祐中,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要求变法,未被采纳。熙宁二年(1069),以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次年,升宰相。新法为司马光等反对,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1075),复相。次年,再罢相,退居江宁,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哲宗立,加司空。曾与其子雾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颁之学官。晚年撰《字说》。善散文、诗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卒,赠太傅。绍圣中,谥文。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生卒】:1021——1086

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举进士。历任州县官。嘉祐中,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要求变法,未被采纳。熙宁二年(1069),以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次年,升宰相。新法为司马光等反对,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八年(1075),复相。次年,再罢相,退居江宁,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哲宗立,加司空。曾与其子雾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颁之学官。晚年撰《字说》。善散文、诗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卒,赠太傅。绍圣中,谥文。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诗》、《书》、《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猜你喜欢

  • 刘猛

    【介绍】:东汉琅邪人。桓帝时为宗正,直道不容,自免归家。灵帝即位,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辅政,复征用之。熹平初为司隶校尉,有人在宫门外朱雀阙书曹节、王甫幽杀太后等语,诏猛逐捕,以不力免官。

  • 史浩

    【生卒】:1106——1194字直翁,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绍兴进士。历温州教授、国子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兼二王府教授、宗正少卿等。绍兴三十二年(1162),立建王赵眘为皇太子、升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

  • 查厚

    【介绍】:明福建南平人,字文载。性至孝,家贫,以美食奉亲,自茹苦淡。以贡任潮阳、星子二县训导。主讲白鹿洞书院,以道义训弟子。升会昌教谕,以老致仕。

  • 柳敬礼

    【介绍】:南朝梁河东解人。柳仲礼弟。少以勇烈知名,粗暴无行检,恒掠卖人,为百姓所苦。起家著作佐郎,稍迁扶风太守。侯景陷台城,与仲礼俱见景,被留为质。侯景征晋熙,敬礼谋袭其城,被告发,遂见害。

  • 杨复东

    【生卒】:?——1880湖南浏阳人。咸丰十年(1860),从胡中和部湘军出援四川,参加富顺牛腹渡、崇庆,青神诸役,捕得李永和。历官守备、都司至总兵。先后任过四川川北镇、云南开化镇。光绪六年卒。

  • 杨志诚

    【生卒】:?-834大和五年谋乱,逐李载义。朝廷署其幽州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八年,又为部下驱赶。旋坐事流配岭南,途中被杀。(,参见《新唐书》)【生卒】:?—834【介绍】:唐人。文宗时为卢龙节度使李

  • 李道儿

    南朝宋临淮(今江苏盱眙)人。历为湘东王师,湘东国学官令。与阮佃夫等结谋杀前废帝,拥立湘东王称帝,以功封新渝县侯。明帝时官至中书通事舍人、给事中。泰始四年(468)病卒。

  • 后处

    【介绍】:春秋时齐国人,字子里。孔子弟子。

  • 女奚烈资禄

    【生卒】:?——1221本姓张,咸平府人。泰和间,从伐宋,以功调易县尉。兴定元年(1217),除西宁州刺史,赐姓女奚烈。三年,破武休关,遥授通远军节度使,兼定西州剌史。五年,改金安军,率军救鄜州,元军

  • 王太后

    【生卒】:?—1231【介绍】:金中都人,宣宗元妃。哀宗母。性端严。哀宗已立为皇太子,有过尚切责之。及即位后,曾获小捷,文士有奏赋颂中兴者,后不悦。卒谥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