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历史人物>杨时

杨时

【生卒】:1053—1135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进士,授官不就,先后师事程颢、程颐。南归时,颢目送之言:“吾道南矣”。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所至有惠政。徽宗时,以迩英殿说书;建请要害之地,严加备御。擢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极言反对割三镇与金讲和。又论蔡京擅权、蠢国害民罪,指斥王安石学说为邪说。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后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崇为“程氏正宗”。卒。谥文靖。


【生卒】:1053—1135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南剑将乐(今属福建)人。熙宁进士,授官不就,先后师事程颢、程颐。南归时,颢目送之言:“吾道南矣”。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所至有惠政。徽宗时,以迩英殿说书;建请要害之地,严加备御。擢右谏议大夫兼侍讲,极言反对割三镇与金讲和。又论蔡京擅权、蠢国害民罪,指斥王安石学说为邪说。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后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崇为“程氏正宗”。卒。谥文靖。


【生卒】:1053—1135

【介绍】:

宋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猜你喜欢

  • 盛彦师

    【生卒】:?-623宋州虞城(今属河南)人。隋末为澄城长,归唐拜银青光禄大夫、行军总管。同史万宝于熊耳山击杀李密,后与徐圆朗战,兵败被俘。圆朗平后,他被唐处死。(,参见《新唐书》)【生卒】:?—623

  • 勒志敏

    【介绍】:明陕西狄道人。宣德中官馆陶县丞,慈惠临民,民亦爱之。

  • 马武

    【生卒】:?——1726姓富察。大学士马齐之弟。初授侍卫。历官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内务府总管,镶白旗蒙古都统,领侍卫内大臣。曾因马齐得罪被株连削官。雍正四年卒。授三等阿达哈哈番,谥勤恪。

  • 刘干

    恭弟。位上仪同三司、封褒中侯。(,参见《北史》)

  • 邹济

    【生卒】:1358—1425【介绍】:明浙江钱塘人,徙居馀杭,字汝舟。博学强记,长于《春秋》。为馀杭训导,师法严。历国子学录、助教,出为平度知州。永乐初,预修《太祖实录》成,迁礼部郎中。官至左春坊左庶

  • 钱晦

    字明叔,惟演次子。以大理评事娶献穆大长公主女为妻,累迁东上閤门使、贵州团练使。历忠州防御使、知河中府,颍州防御使,秦凤路马步军总管,霸州防御使,后为群牧副使,卒。。

  • 欧阳詹

    【介绍】:唐泉州晋江人,字行周。德宗贞元八年进士,与韩愈、李观等联第,时称“龙虎榜”。官终国子监四门助教。卒年四十余。工散文。有集。

  • 孔鲋

    【生卒】:约前264—前208【介绍】:秦末人,字甲。孔子八世孙。陈胜起义,鲋从军反秦,为博士。不久与陈胜俱死于陈。旧传鲋作《孔丛子》,实后人伪托。

  • 王皇后

    【生卒】:384—412【介绍】:即王神爱。东晋琅邪临沂人。晋安帝皇后。王献之女,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纳为太子妃。安帝即位,立为后。卒谥僖。

  • 李产

    【介绍】:十六国时前燕范阳人,字子乔。永嘉之乱,南依祖逖。后归,仕后赵,为本郡太守。慕容南征,产众溃请降。擢用之,历位尚书,性刚正,好直言。拜太子太保,以年老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