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在
宋代邛部川蛮(大路蛮)首领。属乌蛮。率部居今四川越西县东北一带,统领黎州大渡河南邛部川山前山后百蛮,号称“百蛮都王”或“都蛮王”。与宋朝哭系密切。天圣八年(1030)遣卑郎、离灭贡方物。九年,受封为保义将军,所属30余人为郎将、司戈、司候。明道元年(1032),上书求3年一朝贡。因地远,准五岁一诣阙贡。
宋代邛部川蛮(大路蛮)首领。属乌蛮。率部居今四川越西县东北一带,统领黎州大渡河南邛部川山前山后百蛮,号称“百蛮都王”或“都蛮王”。与宋朝哭系密切。天圣八年(1030)遣卑郎、离灭贡方物。九年,受封为保义将军,所属30余人为郎将、司戈、司候。明道元年(1032),上书求3年一朝贡。因地远,准五岁一诣阙贡。
晋及南朝所设治理“南蛮”之职官。始自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据《晋书》载:“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后设置地点有所变化。有晋一代该职多由荆州刺史兼领,也有由郡守兼领或另委人充任。准于立府,下
纳西族地区寺观壁画。原有10余处,分布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大研镇及附近白沙、雪松、芝山、崖脚、束河、漾西等处的明清寺观壁上。现存有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束河大觉宫和大研镇皈依堂等处。以大
书名。布依族聚居区地方志。12卷。清黄培杰(时任知州)等修纂。内容有建置沿革、人口、物产、经济、文化、古迹、风土、民族等。其中关于布依族(旧称“仲家”)和仡佬族的分布、习俗尤详。为研究布依族、仡佬族社
见“斡勒”(2424页)。
即“温宿”(2281页)。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的第十级。位于※“小使者”之下,“先人”之上(《北史》、《周书》所列之十二级大官中不见此称)。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
1913——1948蒙古族女革命英雄。内蒙古镶黄旗红格尔乌拉苏木敖包高勒人。摔跤手齐林之女,自幼聪明伶俐。家境贫寒,给牧主放牧。1946年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镶黄旗八苏木支部委员,负责搜集穆克登宝等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族弟诺海率众归清,封札萨克一等台吉,建旗。分3佐领,隶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归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兼辖。四十八年,赐世袭。牧地在南路旧土尔扈特之西。
见“乙毗咄陆可汗”(5页)。
阿拉伯语amir,音译。又译作“艾米尔”。意为“首领”、“统治者”、“国王”。※察合台汗国和※叶尔羌汗国时期意为“军事长官”、“将军”,主要用于称呼游牧军事贵族。他们往往掌握部落或氏族的一定数量的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