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林碑
突厥文碑铭。1971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180公里雀林驿站东北发现。一说碑文是暾欲谷协助颉跌利施可汗(阿史那骨咄禄)创立后突厥汗国后不久建立,约在唐武则天垂拱二至三年(686—687)。如此说成立,此碑当为目前发现突厥文碑铭中最古的一个。
突厥文碑铭。1971年在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180公里雀林驿站东北发现。一说碑文是暾欲谷协助颉跌利施可汗(阿史那骨咄禄)创立后突厥汗国后不久建立,约在唐武则天垂拱二至三年(686—687)。如此说成立,此碑当为目前发现突厥文碑铭中最古的一个。
藏传佛教寺院。藏语称“郭隆弥勒洲”,简称“郭隆寺”。在青海互助县。明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蒙古土默特部之请,赴内蒙古参加俺答汗葬仪时,到青海巡礼各地,传播格鲁派,并于十二年(15
毛南族舞蹈。原为宗教舞蹈,在民间举行祭祀活动时由师公(巫师)进行表演。流行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上南、中南、下南3乡。风格古朴、特色鲜明,包含着浓郁的巫术色彩。每当举行祭祀时,主唱师公即念咒语、唱神
见“柳条边”(1576页)。
①(1704—1782) 清代蒙古将领。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亲王※策棱次子,※成衮扎布弟。初授一等台吉。雍正九年(1731),从征准噶尔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参与额尔德尼昭(位于鄂尔浑河
451—525北魏、梁将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先世系乌丸王氏,一说为汉王霸后裔。善骑射,少好儒术,尤明内典。初仕北魏为州主簿,迁颍川太守。梁天监(502—519)中,与子僧辩据郡归梁,封南城县侯
见“回离保”(781页)。
中国南疆壮族地区重要关口。古称“鸡陵关”。明永乐五年(1407)改称“镇夷关”,亦称“大南关”、“南关”、“界首关”。明末称“镇南关”。1953年改为“睦南关”。1965年改为友谊关。位于广西中越边界
?—约697唐代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地区靺鞨首领。因不堪唐营州都督赵翙欺榨,随契丹首领李尽忠于万岁通天元年(696),举兵杀赵翙。遭唐兵镇压,与另一靺鞨首领乞乞仲象(《旧唐书》作大祚荣)各率部渡今辽河
?—1665清代云南临安府瓦渣哈尼族首领。顺治十六年(1659),归附清朝,授瓦渣长官司副长官世职。康熙四年(1665),附王翔(又作王朔,哈尼族)、禄昌贤反抗清廷改土归流,被官军执杀。职除,改土舍。
书名。清代蒙文天文学著作。1950年从内蒙古哲里木盟征集所得,现藏于内蒙古图书馆。作者佚名,从其吸收西方天文学知识判断,可能是清朝后期蒙古人的著作。分上下两册。上册分天文理论和三垣星占两章;下册分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