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睦尔撒纳之乱

阿睦尔撒纳之乱

清乾隆年间准噶尔贵族反清叛乱。乾隆十年(1745),准噶尔部噶尔丹策零死,诸子争权,内乱迭起。先是喇嘛达尔札杀弟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继而达瓦齐和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又杀喇嘛达尔札。达瓦齐取得统治权后,与阿睦尔撒纳又互相倾轧。十九年(1754),阿睦尔撒纳败,率属投清。二十年,清军征伊犁,达瓦齐败走,被俘献于清。清政府采取“众建以分其力”方针,将卫拉特四部“封为四汗,俾各管其属”,以削弱准噶尔部势力。阿睦尔撒纳凯觎四部总台吉位,谋迫清廷收回成命,并肆意杀掠,不用清所颁官印,“自用珲台吉菊形篆印”,以四部总汗自处”。同年八月,聚众反清。时清军大部分撤归内地,定北将军班第、参赞大臣鄂容安被迫自杀,部众被歼。定边右副将军亦在伊犁被执。次年,因遭部分准噶尔台吉反对及清军分道征讨,阿睦尔撒纳率众走哈萨克。寻喀尔喀和托辉特部青衮咱卜撤军台叛,准噶尔台吉噶勒藏多尔济、辉特台吉巴雅尔等纷起响应,杀都统和起。阿睦尔撒纳乘机自哈萨克返归,与伊犁诸台吉、宰桑会于博罗塔拉,“欲自立为汗”。遭清军进剿,加之内部互相残杀,痘疫流行,复败。二十二年(1757)秋,叛乱被平息,阿睦尔撒纳走死沙皇俄国。

猜你喜欢

  • 韦州城遗址

    西夏遗址。地在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大罗山东麓。西夏景宗李元昊时期(1032—1048)所建十二监军司之一静塞监军司驻地。毅宗李谅祚于奲都六年(1062)改名祥祐军。城呈方形,东西长571米,南北宽540米

  • “论逋”之简称。藏语音译,意为“臣”,又作“相”。吐蕃官名。任“论”者均系非外戚贵族,《补国史》谓:“但王族则曰论”。有大论(藏语称论茝,即大相)、小论(藏语称论充,即小相)、曩论(即内相)、纰论(即

  • 和雇

    官府强行雇佣服役的措施。源于唐、宋,金、元沿之。元代,凡递运官物或各种工役,多向民间雇佣人夫、牲畜、车、船等服役。按户等高下、田产多寡轮流承担。运费按百斤百里计价,水旱运输不同,山地平川、顺水逆流各异

  • 白倭泥

    参见“黑倭泥”(2228页)。

  • 吐奴傀

    古代北方民族柔然第三代首领。约为4世纪初人。东胡后裔,郁久闾氏。※车鹿会子。父卒,继领柔然部众,仍役属于鲜卑拓跋部,分冬夏游牧狩猎于漠南、漠北,岁贡马匹兽皮。卒后其子跋提继立。

  • 阿都雀模阶热埃

    西藏珞巴族苏龙为蓄奴主所服徭役之一。珞巴语苏龙方言音译,“阿都雀”意为“主人家”,“模阶热埃”意为“用头运送东西”,即劳动的意思。专指苏龙为奴隶主到藏区交换、行猎所服的人役。历时2至4个月。行猎期需备

  • 鄂尔多斯左翼中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中部。俗称郡王旗。牧地东界鄂尔多斯左翼前旗,西界右翼前旗,南界神木营边城,北界右翼后旗。隋唐时为胜州地,明嘉靖中为达延汗右翼三万户之一袄儿都司(即鄂尔多斯)济

  • 乌古论栲栳

    即“乌古论镐”(340页)。

  • 科尔沁左翼后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法库边门(今辽宁省东北)外,东西二辽河于此合流。札萨克驻双和尔山,会盟于哲里木盟。顺治七年(1650),封栋果尔长子彰吉伦为多罗郡王,任本旗札萨克,世袭。嘉庆十一年(1806)

  • 希日格热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糕点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制法:将发酵的稷子米面卷成8字形用油炸熟而成。达斡尔族多于年节时制作、食用,遇有婚丧亦以之款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