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都喇依木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初附属霍集占,任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征霍集占抵喀什噶尔时,请降。获宥,授叶尔羌(今莎车)伊什干伯克。次年,因讦告鄂对伯克嗜饮、躁妄不称职,受责。嗣从噶岱默特进京朝觐。返,响应派苏巴特伯克呢雅斯、喀什噶尔商伯克迈喇木等谋叛。后惧,自首于噶岱默特,转告参赞大臣舒赫德备御。调任喀什噶尔伊什干伯克。因未获阿奇木职,怀异志。二十八年(1763),乘出使之机潜与浩罕汗国通。次年,事发,被处死。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初附属霍集占,任喀什噶尔(今喀什)阿奇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军征霍集占抵喀什噶尔时,请降。获宥,授叶尔羌(今莎车)伊什干伯克。次年,因讦告鄂对伯克嗜饮、躁妄不称职,受责。嗣从噶岱默特进京朝觐。返,响应派苏巴特伯克呢雅斯、喀什噶尔商伯克迈喇木等谋叛。后惧,自首于噶岱默特,转告参赞大臣舒赫德备御。调任喀什噶尔伊什干伯克。因未获阿奇木职,怀异志。二十八年(1763),乘出使之机潜与浩罕汗国通。次年,事发,被处死。
?—1696清朝大臣。汉军镶蓝旗人。金氏。天聪五年(1631),任二等侍卫。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城。六年,从征明大同。崇德元年(1636),随睿亲王多尔衮征明,至沙河。六年(1641),从郑亲王济尔哈
西汉夜郎国王兴之子。参见“兴”(914页)、“翁指”(1895页)。
即“火不思”(392页)。
古西域国名。为北匈奴西迁过程中留在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北之部众所建立。至南北朝时已有地数千里,人口20余万。凉州人犹称之为“单于王”。风俗语言与高车同。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日三澡漱,然后饮食。其南
世纪中叶,轩岗坝(今属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傣、德昂、景颇等族人民不堪芒市土司的残酷统治,联合起义反抗土司。芒市土司纠集土司兵进行疯狂镇压。起义群众在布幸额门率领下,英勇抵抗,坚持斗争达3年之久
党项羌葬俗名。宋代麟(今陕西神木县)、府(今陕西府谷县)二州党项族中,男女私奔情死于野,双方亲属寻觅其尸体,用绸缎包身,外裹以毡,束以皮条,椎牛设祭。然后择峻岭,架木高丈余,称为女棚,置尸于上,以谓升
清代蒙古族按规定年限典与汉人到期赎回的土地。蒙古族将户口地等典与汉族农民耕种,双方立契约,规定典租年限,期满交还典价,即可赎回,但也出现此种典租地在蒙汉民之间辗转典租,及到期不赎而加典价的现象。
见“阿里万户”(1223页)。
见“爱猷识理达腊”(1899页)。
15世纪藏族高僧。又作阿木噶、哑蒙噶巴。西藏聂塘人。据《明实录》载明朝大慈法王释迦也矢弟子。随大慈法王进京,遂留居京师。宣德元年(1426),受明封为“灌顶净修弘智国师”。正统四年(1439),加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