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镇国公

镇国公

爵名。清宗室中爵秩之一。沿袭古代武散官之称。在※“清宗室十四等封爵”未定之前,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之后仍加“奉恩”者概入八分。崇德元年(1636),始立此爵,时初创九等封爵,以列第五,位居※固山贝子之下、※辅国公之上。顺治六年(1649),增定为十等爵,位次不变,时定镇国公之子降封辅国公。十年(1653),增列为十二爵,此爵位次退居第七。雍正八年(1730),以冠“奉恩”封字。乾隆十三年(1748),列爵为十四等,此爵一分为二,一仍居第七位,即奉恩镇国公,入八分;一退居第九位,名曰不入八分镇国公。三十九年(1774),复定功封(答勋旧)其爵世袭、恩封(酬帝亲)其爵降袭之制。凡属恩封者,奉恩镇国公每一袭次递降一等,降至一等※镇国将军为止,即以此等将军爵反复世袭,再不下降;不入八分镇国公递降至※奉恩将军亦止,亦以此末爵世袭不降。镇国公,正妻以封夫人,又封侧室一人。此爵缺出,即以其夫人所生一子依例办理;若未缺,此子则与镇国公夫人之余子同授该封之爵。奉恩镇国公夫人余子,初封一等辅国将军;侧室之子,初封三等辅国将军。不入八分镇国公余子,不论嫡生庶出,概封三等辅国将军。封前,常例考以满语、马步箭,名曰考封。此外,清廷于部落蒙古、回部(维吾尔族)中,亦封有此爵,以蒙古者为多。

猜你喜欢

  • 阿满泰

    ?—1792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瓜尔佳氏。乾隆二十四年(1759),以披甲从征回疆,收复喀什噶尔城(今新疆喀什市旧称)。三十八年(1773),以蓝翎侍卫从征金川南路,因功升三等侍卫,赐号札努恩巴图鲁

  • 丽水节度

    唐代南诏政治区划之一。为南诏新拓区,治丽水城(亦名寻传大川城,今缅甸北部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命大军将任节度使,兼管军事和行政。辖腾充城(今云南腾冲)以西至丽水(亦名寻传大川或大金沙江,即今伊洛瓦底

  • 詹沂

    明朝大臣、文学家。字浴之、号鲁泉。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新建县(今属江西南昌市)知县,有惠政,升给事中。因得罪宰相张居正,调任山东副使,后裁归故里。旋复被起用为浙江

  • 青衮咱卜

    ?—1757清代喀尔喀蒙古和讬辉特部(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下属部)贵族首领。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班弟子。乾隆二年(1737),袭札萨克多罗贝勒,授所部副将军。八年(1743),以怠职不赴

  • 合儿班答

    1281—1316伊儿汗国第八代汗。又译合而班答。蒙古孛儿只斤氏。※阿儿浑汗第三子,※合赞汗弟。原受命镇守呼罗珊封地。成宗大德八年(1304),合赞汗死,遵遗命嗣位,号完者都汗(意为“有幸运之汗”)。

  • 黎佛二

    ?—1534明嘉靖朝琼山黎族起义首领。又称黎福二。海南岛琼山县沙湾峒人。黎族。嘉靖十三年(1534)三月,于琼山县沙湾、居林等黎峒聚众千余人,发动反抗地方官府的武装斗争。率众夜袭守兵营寨,杀典史李士奇

  • 阿大何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是称据该书之“显祖纪”,他载稍异,该书“勿吉传”记为“拔大何”;“契丹传”与《辽史》、《通典》均记为“何大何”;《册府元龟》记为“阿大阿”。据契丹古老传

  • 赶兔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蒙语正确音译应为噶勒图。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子。疑为《三云筹俎考》等书所载之安兔。父母离异后,随母移居满套儿(今河北丰宁一带),因近边塞,被称作“蓟门属夷”。

  •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书名。简称《朔漠方略》。清温达等纂。48卷。成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始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迄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月。卷首载康熙帝玄烨御制《亲征朔漠纪略》和温达奏进的《亲征平定

  • 安多

    藏语音译。①地区名。指今青海巴彦喀拉山以东,除玉树州以外的全部地区,包括甘肃省的甘南州及河西藏族地区,和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等广大操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统称“安多”。分布在这一地区的藏族,自称“安多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