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郎君行记

郎君行记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碑刻。全称“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王圭、黄应期撰。刻于金太宗天会十二年(1134)十一月四日。碑文刻在陕西省乾县乾陵乡武则天陵前著名的无字碑上。刻文在碑的正中部分,四周环刻花纹图案,框出一长方形,长142厘米,宽94厘米。上部为碑额,汉字篆书3行12字“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额下右部刻契丹小字5行97字,左部稍下刻汉字6行104字,文尾另注“右译前言”4字,明确指出契汉两种文字对译。文叙金太宗弟(钱大昕考证为撒离喝)游猎乾陵并重修陵上建筑事。在现存的契丹文字资料中,唯此碑与《※许王墓志》盖上6字为契、汉对译,故学者释读契丹字多从此碑入手,可见其珍贵。碑文最早著录于明代赵崡《石墨镌华》一书,清代金石著作论及此碑者更多,皆云“一字不能辨”,又因其刻于金代而误认为女真字,由是可知,明清以降,世人已不识契丹字,直至本世纪30年代辽庆陵契丹字帝后哀册出土,人们方悟碑上所刻是契丹字,从此研究者甚夥,迄今为止,此碑所得以解读的契丹字最多,然仍未获通解。

猜你喜欢

  • 耶律滑哥

    ?—914辽宗室。又作化葛、化哥。字斯懒。契丹族。隋国王※耶律释鲁子。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堂兄。是契丹开国初“诸弟之乱”的参与者。史载其为人阴险,曾奸父妾,因其父于开国前是首任于越(契丹语官名,总和军

  • 骆田

    骆越人耕作的稻田称谓。古时居于交趾一带的骆越人利用江河潮水的涨落而垦种之稻田,据《水经注》引《交州外域记》云:“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骆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

  • 弹汗山

    汉代鲜卑地区山名,又作弹汙山。在今内蒙古兴和县东北、河北尚义县东南。东汉桓帝(146—167年在位)时,鲜卑大人檀石槐建鲜卑部落联盟,立庭于该山之歠仇水(又作啜仇水)上。后东西部大人皆归服。

  • 听雨丛谈

    清代掌故书名。清福格(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姓冯,字申之)撰。12卷,177篇。成于咸丰末年。作者熟习清代典章制度和满族风俗,所记以朝章官制、科举名目、礼仪风俗为多。对八旗风俗制度和清廷用人中对满、蒙、

  • 达旺搭措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非常设会议之一。19世纪中叶设置。在※达旺住哲基础上增加※三十二措(定)的头人共同组成。决议涉及整个门隅地区利害关系的最重要、最紧迫的事情,使之统一认识,协调行动。

  • 鄂木克图

    1596—1673清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叶赫纳喇氏。天聪元年(1627),随皇太极征明宁远城。三年,随岳讬征明大同,攻保安州城,奋勇先登,赐号“巴图鲁”,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任参领。崇德三年(163

  • 卡隋

    哈尼族他称。又作“卡多”。雍正《云南通志》卷24《种人》条:“卡隋,元江有之。”康熙《元江府志·彝人种类》:“卡隋……喜歌舞”。道光《元江州志》、《新平县志》、《他郎厅志》、《普洱府志》及民国《墨江县

  • 滇南杂志

    书名。清曹树翘(字春林,上海人)撰。20卷。作者为云南布政使梁敦怀幕僚时作此书。有嘉庆十五年(1810)五华山馆刊本、《申报馆丛书》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8帙亦载之,惟未全。书分事略、考据、传记、

  • 梅那国

    西夏国号。甘肃安西榆林窟第15窟西夏文题记有“南方阇普梅那国”之称。或为党项人民称谓minyak之对音。

  • 鄂伦春语音译,意为落雪的季节,即冬天。鄂伦春族旧无历法,在长期的狩猎和生活实践中,根据物候变化总结出一套计算一年四季变化的知识。虽与我国通行农历不完全相合,但适合其狩猎活动需要。下雪后,是“打皮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