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迭里威失

迭里威失

①波斯文音译,原意为“沿门乞讨”,后衍变为“修行者”、“苦修者”之意,或译为“苦行僧”、“托钵僧”。专指按苏非派学说完成修炼功课的修道士,是元代伊斯兰教苏非教团的高级成员。通常穿着特别服饰,忍饥挨冻,沿门乞讨,云游四方,寻访明师,指点经义,并传播苏非派教义及哲学,吸收信徒。因手持钵体,收放施舍物,故名。有的携带“幸福石”,据说此石可消除饥饿。 ②元朝大臣。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畏兀儿人,一说哈密里(今新疆哈密县)人。昭武大将军※阿台子。少好读书,成宗(1294—1307年在位)时入宿卫,授河西廉访司佥事,历任监察御史、淮西廉访副使。召为中书左司员外郎,改枢密院参议,升判官。延祐四年(1317),任翰林侍读学士,出为河间路总管。出俸金及官库所积赈饥民,活数十万人。以河间为水路要冲,四方供亿皆取给,遂立法调遣,民便之。建言增置便习弓马尉1人,益逻兵之数,境内略安。后升辽阳行省参知政事。

猜你喜欢

  • 吉金铃

    见“圣佑庙”(650页)。

  • 孚远城

    见“恺安城”(1724页)。

  • 古尔布什

    ?—1661清朝蒙古官员,内喀尔喀蒙古台吉。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尔子。游牧于西喇木伦河流城,天命六年(1621)十一月,和台吉莽果尔率属众600户归附后金努尔哈赤,受厚遇与赏赐,尚帝女,为额驸。赐名

  • 郭尔巴勒津

    明代青海地名。蒙古语音译,意为三角、三棱、三面。指青海湖东面的三角城。今名海宴,为海宴县府所在地。明中期以前为藏族居牧区。正德五年(1510),东蒙古※达延汗大败右翼领主※亦不剌等,亦不剌率畏兀特残部

  • 束发

    吐谷浑妇女的发式。又称辫发。披发为辫,辫发不是一束,而有多束,上以金花为饰,缀以珠贝,以多为贵。可汗之恪尊(又作可敦、可贺敦等,可汗妻室之尊称)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此种发式在今甘南、青海藏族、土族一

  • 户族长

    旧时裕固族户族内部事务的管理者。亦称老者。部落下按姓氏划分,有若干户族(相当于氏族),一般每个户族都有一个户族长,组织管理本户族内部事务。由部落头目指定或选举产生,多由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长者担任。有

  • 蒙古风

    蒙古文化研究社出版的刊物。由科尔沁左翼后旗蒙古族王华兴集合蒙古文化社同人及有志忠于蒙古文化事业赞助者共同创办。1948年5月5日创刊。以复兴蒙古文化为目的。为综合性的杂志,内容有论著、研究和转载等。刊

  • 诺劳孜

    新疆柯尔克孜族传统节日。又译“诺鲁孜”。波斯语,意为“春雨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约于每年公历3月22日举行(和伊朗古太阳历相差一天)。历史悠久,大概在其先民居住于叶尼塞河流域时就已出现,有辞旧迎新、祈

  • 阿勒根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阿里根、阿里侃、斡里根。居纳邻河(今吉林省境拉林河)、咸平路(治今辽宁开原县北)梅黑河、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的海城、盖县一带)等地。金亡北宋后,有的迁居长城以内

  • 释迦如来舍利塔

    见“庆州白塔”(8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