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豆斗

豆斗

见“杜度”(960页)。

猜你喜欢

  • 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

    书名。清道光九年(1829)曹振镛等奉敕撰。80卷。是关于清朝政府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的记录。以年、月、日编次。凡有关张格尔窜乱的奏报、上谕,以及清廷出师平叛的敕命等,俱多收录。是了解张格尔叛乱和清廷出

  • 哈喇真

    即“哈剌嗔”(1635页)。

  • 温偶駼王

    匈奴王。名佚。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匈奴犁汙王被汉将射杀后,领有其地,驻牧于今甘肃河西走廊以北一带,与汉张掖郡(治今甘肃张掖县西北)相对。其地盛产奇木,仰之制造穹庐骨架、车辆、箭杆,为匈奴要地,攸

  • 光定未年借贷契约

    西夏文契约。手写,行书。1页13行。正文7行,记西夏光定未年(1223)四月二十六日党项人耶和小狗山向另一党项人��合讹阿金刚借3石谷物,至同年八月一日须还4石5斗,即3个

  • 笮夷

    汉代羌人部落之一。以善建“笮桥”而得名。傈僳族先民。《华阳国志·蜀志》定笮县(即今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条款:“笮,笮夷也,汶山曰夷,南中曰昆明,汉嘉、越巂曰巂,蜀曰邛,皆夷种也。”居今四川雅安、西昌及

  • 卡隋

    哈尼族他称。又作“卡多”。雍正《云南通志》卷24《种人》条:“卡隋,元江有之。”康熙《元江府志·彝人种类》:“卡隋……喜歌舞”。道光《元江州志》、《新平县志》、《他郎厅志》、《普洱府志》及民国《墨江县

  • 古惹巴惹

    地域名。位于西藏门隅地区南部边界线即概里巴拉山口南。历史上为我国边境民门巴族越冬居住点。其像楔子般嵌入阿萨姆平原。地处西藏、不丹通往印度之要冲。因阿萨姆的博底亚等部落民向北侵占,后以交纳地租、赋税,租

  • 明政

    宋代云南大理国国王段素顺年号。969—985,凡17年。

  • 十大功臣

    为成吉思汗开国功臣※“四杰”木华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四獒”者勒蔑、忽必来、哲别、速不台及二勇将术赤台、畏答儿的共称。随从成吉思汗统一各部,战功最著。详见诸人条。

  • 果勒敏珠敦岭

    见“辽山”(6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