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箭

蒙古箭

冷兵器之一。蒙古最早的狩猎工具。在部落争斗中的武器。早期的箭头是石制、木制或骨制等。《黑鞑事略》:“有响箭(即呜镝也),有驼骨箭,有批针箭,剡木为栝,落雕以为翎”。铁制箭头的使用,既锋利又有穿透力,箭的两边磨得很锋利,好似一把两边有刃的剑。蒙古人在箭袋内藏有一把锉刀,可随时磨砺箭头,箭杆尾有羽能定向射出。1970年2月在乌鲁木齐市南郊盐湖南岸天山元代武将墓葬出土6支箭,有两支较完整,一支尚附有残翎。杆长71.5厘米,是柳条制,直径约0.6厘米,两头稍细,箭杆尾端衔口深约0.5厘米的凹沟,用以扣弦,箭镞铁质,呈扁平的挑叶形,全长11.7厘米,铤长3.9厘米,箭杆在距尾端1.5厘米处粘附翎羽三片,成60°角等分,翎长15.5—17.5厘米,从残存部分看,是用胶将翎羽的一半粘附在上面,以使箭行方向端正速度迅疾。翎羽为坚挺,应是鹞羽或是雕羽。箭是蒙古人作战长期使用的武器,现代已成为一种体育器械。

猜你喜欢

  • 重九节

    见“必里迟离”(633页)。

  • 岳素布

    见“玉素布”(476页)。

  • 都兴阿

    ?—1875清朝将领。满洲正白旗人。郭贝尔氏。字直夫。博多欢次子。道光九年(1829),由荫生授三等侍卫。十七年(1837),晋二等侍卫。咸丰三年(1853),从僧格林沁赴天津,堵击太平天国北伐军,击

  • 洛提

    撒拉语音译,俗称“牛皮鞋”。旧时青海循化等地撒拉族男子穿用的鞋。用生牛皮手工缝制,先将牛皮润软后剪成所需要的规格,用鞋带粗的皮绳将口抽搐收缩成包子状,里面装草取暖,晴雨两用,具有简便、结实、耐穿、防湿

  • 苏滨水

    即“率宾水”(2093页)。

  • 江淮总摄

    元代管理江淮地方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十六年(1279),灭南宋,统一全中国,于各地先后封僧人为总统、总摄,

  • 珠固部落

    藏族部落名,又作温珠固族。在青海省北门源县城东,东界甘肃天祝县,南至浩门河以南之卡素峡、多哇沟与互助县为界,西临仙米部落、北界甘肃省,有今门源县珠固乡全境。包括珠固义他、瓦查、录本科、旺加本、卫寿五小

  • 承恩馆

    馆舍名。党项族首领、西平王李德明与宋修好,于宋景德四年(1007)为迎接宋使而在绥州(今陕西绥德)、夏州(今属陕西靖边)建2馆舍,一为承恩,一为迎辉。修治500里内道路、桥梁,宋使至,派重臣郊迎。

  • 捞龙卵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亦称“捞龙子”。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正月十四日夜,“待鸡鸣,家家持瓢争先汲井华水,谓之捞龙卵”,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

  • 九禾之战

    南宋末大理国(后理国)抵抗蒙古军南下的一次战役。亦称“九和之战”。淳祐四年(大理国道隆六年,1244。一说淳祐五年),蒙古军首次攻入云南,企图从南北两方面攻取四川,兵至九禾(一作九和,在今丽江纳西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