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

书名。蒙古编年史。原名音译《哈敦·温都苏鲁·额尔德尼因·托卜赤》,汉译作《诸汗根源之珍宝史纲》,简称《珍宝史纲》,今通称《蒙古源流》。东蒙古鄂尔多斯部乌审旗※萨囊彻辰以蒙文撰写。成书于康熙元年(1662)。作者汇集《本义必用经》、《红册》、《白史》、《汗统记》、《大黄史》等7种蒙、藏文典籍、重要蒙文史料以及民间口传、史话等,并结合自身经历、见闻综括成书。内容广泛,记述世界的形成,佛教的起源和传播,印度、西藏诸王世系,蒙古古代史,成吉思汗的业绩,元朝诸帝,忽必烈兴佛教,元惠宗(顺帝)失国,北元汗系,东西蒙古之间的斗争,达延汗统一蒙古,后金的兴起及征服蒙古各部等,书首尾有前言和跋语。该书是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最完整的代表作,与《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同被誉为蒙古三大历史著作。其后半部是研究明代蒙古各部及其社会制度、政治、经济、军事、蒙汉关系、蒙藏关系、蒙古佛教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作者有渊博的知识和史学、文学修养,其收录的民间传说、诗歌和谚语,丰富多彩,语言生动,故亦是研究蒙古语言和文学的重要资料。本书的内容、体例对后世的蒙古文史著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书后即在蒙古族中广为传抄,至今发现十几种抄本流传国内外。原书未分章节,各国在刊行或转译时将其分成3、 8、 10等不同章卷。乾隆三十一年(1766),喀尔喀亲王成衮扎布将其家传抄本进呈乾隆帝。四十二年(1777),馆臣奉敕译成满文,并由满文转译为汉文,分8卷,名《钦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1933年经沈曾植、张尔田校勘注释,刊行《蒙古源流笺证》8卷。1961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据喀尔喀土谢图汗家藏古抄本,校以鄂尔多斯抄本和该国图书馆收藏的另一抄本,在乌兰巴托出版,称库伦本。1962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将伊克昭盟鄂托克旗阿拉克勒德陵地方发现的抄本影印出版。此外,俄国人施密特将其收藏抄本于1829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称施密特本。1981年,内蒙古学者道润梯步据蒙文抄本重译为汉文。以满、汉、德、日等文字翻译出版的书近20种。从18世纪开始,国内外先后对此书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发表了大量的论著和注释。1962年,在呼和浩特举地了《蒙古源流》成书300周年纪念会。

猜你喜欢

  • 契丹语,意“水”(“山水”之“水”)。辽圣宗开泰九年(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奉使契丹的宋使宋绶《上契丹风俗》记曰:“蕃语……水为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一说,可以蒙古语usu(水)相比勘

  • 差本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敦煌文献卷子有载,为主管税收事宜的官吏,相当于“税务官”或“税监”。

  • 赵元昊西夏事实

    书名。宋人撰,已佚。据《清容居士集》卷41载,元人袁桷参加修撰辽、金、宋三史,搜访遗书,条列事状,中列此书。

  • 屯番

    亦作“番屯”。清代在台湾内山“生番”居地边界设置的一种捍卫地方治安组织。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将军福康安平定林爽文起义后,认为台湾内山边界险要甚多,为防止汉人入山滋事及“生番”外出,奏请以“熟番

  • 兀良哈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兀良合、兀良合惕、兀良罕、兀良孩、嗢娘改等。辽代已见于史载,称“斡朗改”,为辽五十九属国之一,辽置斡朗改国王府治之。分二种,一种为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部众为成吉思

  • 塔勒奇城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二十六年(1761)建。由绿营汉军屯镇守备驻扎。城小。嘉庆七年(1802)扩建。位于今新疆霍城县西塔尔其。

  • 桓州

    渤海王国置。为西京鸭渌府所辖4州之一,领桓都、神乡、淇水3县,州治故址皆认为在今吉林省集安县境(一说在西通沟,或说即集安镇高句骊国国内城旧址)。史称渤海著名物产之一的“九都之李”(“九”为“丸”字之误

  • 宇文周

    即南北朝时期的周朝别称。以皇室为鲜卑宇文氏(其先为匈奴苗裔)而得名。参见“北周”(527页)。

  • 外蒙古恰克图台站道

    清代蒙古地区台站道之一。雍正五年(1727),清政府与沙俄划分外蒙古北部边境后,为巡查恰克图卡伦和监督中俄贸易置。由库伦经库依、布尔噶勒、博罗诺尔、呼齐干、他沙尔、伯特格、勒莫格特依、库特勒那尔苏、噶

  • 娄昭

    ?—548东魏大臣。亦作匹娄昭。字菩萨。吐谷浑族。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高欢妻神武明皇后之母弟。家世豪富,性好周给,士多归附之。正直有谋略,善骑射。少随高欢,受器重。北魏建明二年(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