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族名。亦称漆齿。以俗喜嚼食槟榔久而齿黑,故名。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在其《楚词·招魂》中已与雕题并称,指其时为楚国以南百越族群中之一部分。《战国策·起策》亦指其为吴、越之民。唐·樊绰《蛮书》更确指其为
即“赤盏尉忻”(1014页)。
吐蕃在河陇占领区的驻军将领职称。系地方性职官。唐会昌二年(842),吐蕃达磨赞普被弑后,别将论恐热即任落门川(今陇西县附近)讨击使。拥兵争河陇吐蕃军权,以图实现自立为赞普的目的。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玉奇汗次子。下辖三鄂拓克,附牧于阿玉奇汗。其子敦罗卜旺布1736—1741年为土尔扈特汗王。土尔扈特东返祖邦的著名首领策伯克多尔济系其曾孙。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
蒙古都儿鲁斤(迭儿列斤)诸部之一。又作翁吉剌、弘吉列、晃吉剌、雍吉烈、瓮吉里、翁吉剌惕等。《辽史》译作王纪剌,《金史》译作广吉剌、光吉剌。为一较大游牧部落,有许多分支,主要是亦乞列思、豁罗剌思、斡勤忽
召庙名。又称锡伯家庙。位于今沈阳和平区站前街。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迁入盛京(今沈阳)的锡伯族人民集资兴建。原有房屋5间,并从北京虔请《大藏经》108八册。乾隆十七年(1752),由协领巴岱、佐
藏语音译,一为旧时藏族地区的容量单位,相当于合。6普为1藏升,20藏升为1藏斗——克。二为旧时西藏农奴主分予农奴※差地和向其派差的计算单位,比岗、墩小,6普为1岗。
彝语音译。又称“子术”。四川凉山阿都土司统辖地区单身奴隶名称,类似※呷西。归黑彝占有者,无任何人身自由,随时可被买卖或杀死。归土司占有者,在衙门内做杂活,境遇稍好。
见“鞑靼”(24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