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耍海会

耍海会

云南洱海地区白族传统体育盛会。传说南诏时代青年段赤诚与害民的蟒蛇同归于尽后,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三日,洱海沿岸的百姓都要驾船进洱海游玩。特别是八月初八(段赤诚遇难日)这天,村村寨寨把龙船聚集在附近的海面进行比赛,观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据清人师范的《滇系》载:“七月二十三日,西洱河滨有赛龙神之会。至日,则百里之中,大小游艇咸集,祷于洱海神祠。灯烛星列,椒兰雾横,尸祝既毕,容与彼间。即人无贵贱,贫富、老幼、男女都出游。酒肴笙歌,扬帆竞渡,不得舟者,列坐水次,藉草酣歌。而酒脯瓜果之肆,沿堤布列亘十余里。禁鼓发后,踉跄争驱而归,遗簪堕舄,香尘如雾,大类京师高梁桥风景。”一传说该节源于唐代南诏皮罗阁兼并诸部时,桪赕诏慈善夫人(柏洁夫人)不屈,投海自尽,人们争相捞尸,故亦称“捞尸会”。

猜你喜欢

  • 叶什别

    藏语音译。旧时四川阿坝藏族地区马尔康及绰斯甲地方土司衙门的小管家。由八、九户“日目约”(上等百姓)轮任,一日一更换,任期自带口粮,无报酬。主要负责向沟寨传达值日大头人派粮、派差的通知,在官寨内看守犯人

  • 朱雀

    唐代渤海国僖王大言义年号。812—818(一说813—817)年,凡7年。

  • 脱懽

    ?—1439明代瓦剌贵族首领,又译脱欢、托欢。出身绰罗斯家族。顺宁王※马哈木子。额勒伯克汗之外孙。据《蒙古源流》载,原名巴噶木(一说此为其父名),因被东蒙古阿鲁台太师俘为家奴,覆于釜下,故名“脱懽”(

  • 尼庞古部

    辽、金时女真诸部族之一。又作尼忙古部、泥庞古部等,分布于帅水(今黑龙江省呼兰河支流肯通河)流域。完颜部首领颇刺淑(肃宗)二年(1093),曾遣完颜阿骨打以偏师伐泥庞部帅水抹离海村跋黑、播立开,皆平之。

  • 好德格沁

    内蒙古敖汉旗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歌舞。当地汉族称之为“蒙古秧歌”。以求福祈寿、四季平安、人畜两旺,以歌舞剧的形式在春节期间演出。由头戴假面具、身穿民族服装的六人来表演;其中一人扮演白音查干巴特,即白老

  • 富色克摩卫

    见“弗思木卫”(670页)。

  • 黑泥

    见“惰塔”(2273页)。

  • 清水河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黄河东岸,邻接山西省。明置东胜卫千户所。清乾隆元年(1736)置协理通判。六年(1741)隶山西归绥道。二十五年(1760),改理事厅。1912年改县。

  • 梁水

    古水名。先秦曰衍水,汉称大梁水,唐曰梁水,辽又称东梁河,女真语曰兀鲁忽必剌(一作乌勒呼必喇),即今辽河支流太子河(辽代已有太子河之称,因燕太子曾匿此水得名。明作代子河、清作太资河)。有二源,南源出今辽

  • 三合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人之靥”,即“酒窝”之意。金代女真人有以此命名者,如熙宗时左司郎中三合者,又有徒单三合、乌古论三合、黄掴三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