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羊契

羊契

新疆塔吉克语,意为“依附(或)伺候官员的人”。似为维吾尔语“燕齐”音转。地位同于奴隶。始于19世纪末买买提·克里木继为色勒库尔(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阿奇木伯克之时,他利用充当通判厅属吏之机,强迫小同村全体村民依附,无偿供其役使。主要负责修渠、开荒、耕地、播种、盖宅院、收割打场、运输粮食及打柴等。鳏寡孤独亦不能免。不能亲自服役者,须雇人代替,一次班(10天)须付山羊1只、粮食16斤。若由儿童顶差,须长年在主人家劳动。为伯克田庄干活,须自带农具、耕畜、甚至肥料。只有干完伯克家的活后才能到自己地里劳动。每年春天,当第一次往伯克庄园劳动时,须先送大绵羊1只,否则罚劳役6至7个月。秋天牲畜肥壮时,须给伯克送“烤肉”羊。每逢婚丧寿庆,也须送礼。伯克莅临巡察,每家须送“程仪”,或牛羊酥油,或一、二亩地,或二至三棵杏树。最少要一条毛毯。此外,每年还须纳“曲卡阿尔邦”(户税,一枚银元),或折交一只4岁大绵羊。因受沉重压迫剥削,衣食无着落,生活极悲惨。1925年,因全村村民一致奋起反抗,向蒲犁县政府控告,被废除。

猜你喜欢

  • 达剌干

    辽官名。契丹语音译,意为“首长”、“长官”。《辽史·国语解》称“达剌干,县官也,后升副使。”实际,部、县皆设之。会同元年(938)十一月辽太宗改置官制,只将部的达剌干升为副使,县达剌干则改称马步。这一

  • 纳克什班底派

    伊斯兰教※苏菲派中的一个派别。14世纪时,巴哈丁(1317—1389),创于布哈拉。以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默诵经文,在胸前划线,表示静化心灵,不狂热呼喊,与一般苏菲派有别。“纳克什班”意为“画”或“画家

  • 打牲部落

    清代对大小兴安岭一带索伦(今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锡伯、赫哲等渔猎民族的总称。由“布特哈”(满语,汉意“虞猎”或“打牲”)引申而来。康熙年间(1662—1722),清政府在嫩江流域设置布特哈总管衙

  • 御围内六班直

    西夏侍卫军名。由党项豪族善弓马者精选5千人组成,分三番宿卫,人月给米2石作为给养。

  • 石盏合喜

    即“赤盏合喜”(1014页)。

  • 郎球

    1594—1666清朝大臣。又作郎丘。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索长阿曾孙。初任理事官兼护军参领。天聪三年(1629),从太宗征明燕京。九年(1635),随军征明,攻锦州,同参领图赖等率兵先进。因功擢

  • 莫徭

    古族名。始见于《梁书·张缵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而居,历政不宾服”。《隋书·地理志》则云:“长沙郡又杂有夷蜓,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南朝至隋唐时分布于长沙、

  • 依耐

    西域古国名。今新疆英吉沙一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125,口670,兵350。居民从事游牧,少谷,寄田疏勒、莎车。宣帝神爵三年(前59)始属西域都护。三国时为疏勒所并。南北朝时属&

  • 三朝辽事实录

    书名。明王在晋(字明初,今江苏太仓人)撰。17卷。天启二年(1622)三月,作者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后坐罪归籍,于崇祯十一年(1638)撰成此书。记事起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

  • 铁甸

    见“铁骊”(18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