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丹津之乱

罗卜藏丹津之乱

清雍正初年青海和硕特部贵族反清叛乱。一称“癸卯之乱”。康熙五十六年(171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遣大策凌敦多布袭杀拉藏汗。清朝政府为“驱准保藏”,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春,合青海蒙古诸台吉,分兵两路进藏,逐大策凌敦多布,命拉藏汗旧臣康济鼐治前藏,台吉颇罗鼐理后藏。罗卜藏丹津以未能遂其据西藏遥制青海之初衷,怀怨望,于雍正元年(1723),煽惑青海蒙古各部台吉,盟于察罕托罗海(今青海湟源县西南),令各部“仍故号”,不得复称清廷所封王、贝勒、贝子、公等封号。自称“达赖洪台吉”。以和硕亲王察罕丹津、郡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拒不从命,举兵击败之,迫察罕丹津等,遁居河州、甘州等地。又拒清使谕和,囚清使常寿于军中,遣兵掠西宁附近之南川、西川、北川等地。在其影响下,西宁附近寺院喇嘛,亦“皆披甲执械”,率佃户人等攻城,抢掠焚烧。烽烟遍及青海各地。次年二月,为川陕总督年羹尧、四川提督岳钟琪等平定,遁逃准噶尔。

猜你喜欢

  • 阿木苏

    蒙古族食用的什锦粥。流行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地区。其制法是将稀奶油倒入锅里烧开,加一定的水,待水烧开后,加适量酸奶、红糖、盐和米,以文火熬煮,煮好后加黄油搅拌即成什锦稠粥,味道鲜美可口。一般用来祭神、祭佛

  • 白鹤山抗英斗争

    清代傣族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者入侵的斗争。清光绪十六年(1890),英侵略者以“勘探队”为名,从缅甸分两路侵入中国国境。北路沿萨尔温江入尖高山,企图窜入云南省德宏地区;南路由斯格德率领,经澜沧、西盟抵

  • 赛德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赛德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5千。居住在泰耶尔人住地的东南方,包括花连县秀林乡、万荣乡,南投县仁爱乡合作、精英、春阳、南丰、互助等村。分雾社、春阳、合

  • 刘库仁

    ?—384晋代匈奴独孤部首领。字没根,一名垂洛。有智略。母拓跋部平文帝郁律之女,故附舅父代王拓跋什翼犍,为南部大人。孝武帝太元元年(376),为前秦苻坚所败,走云中(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

  • 拖雷

    ?—1232或1233蒙古国宗王。又译图类。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之父。尊称“也客那颜”或“兀鲁黑那颜”,意为“大官人”。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分封时,得民户5千。英武有

  • 耶律裹履

    辽代后期画家。名又记作邻里。字海邻。契丹族。为六院夷离堇蒲古只后人。史载其风神爽秀,工于画。辽兴宗朝入仕,重熙(1032—1055)中,累迁同知点检司事。奉诏三赴西夏,索回被执驸马都尉萧都覩,转永兴宫

  • 李彝俊

    见“李彝敏”(1045页)。

  • 长白府

    地区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治所即今吉林长白朝鲜自治县所在地长白镇。辖域周围70余里。东界吉林延吉府,西接吉林濛江州,南界朝鲜,北邻吉林桦甸、敦化二县。汉属扶余、挹娄地。

  • 扎噜特部

    蒙古部名。原为内喀尔喀蒙古。达延汗孙和尔朔齐哈萨尔迁牧于沙河和阿噜坤都伦河之源,其子乌巴什自称伟徵诺颜,始称所部为札噜特。初依附喀尔喀,后为察哈尔部林丹汗所掠,往依科尔沁。后金天聪二年(1628),内

  • 乙室钵

    即“乙失钵”(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