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罗卜藏

罗卜藏

①(?—1737)清朝将领。蒙古族。翁牛特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鄂齐尔次子。初授三等台吉。康熙五十八年(1719),随喀尔喀镇国公策旺诺尔布驻屯索罗木,防御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五十九年,送达赖喇嘛赴藏,其为前队,击准部大策凌敦多布於齐诺郭勒,从达穆河入藏,后留驻。六十年还,晋一等台吉,赐孔雀翎及黄马褂。雍正五年(1727),袭固山贝子。九年(1731),随军征准部噶尔丹策凌。从喀尔喀亲王策棱败大策凌敦多布于苏克阿勒达呼。十年,统昭鸟达、哲里木兵2千,败小策凌敦多布于喀尔森齐老及额尔德尼昭。以功晋多罗贝勒。十一年,晋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②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巴木巴尔之父。初率部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立意率部东返祖邦。雍正年间(1723—1735),曾率属众东返,行至策木河,为哈萨克兵所阻,未果,被迫折回 ③(?—1752)清朝将领。蒙古族。敖汉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后裔,二等台吉衮布子。初授二等台吉。康熙五十年(1711),尚郡主,封和硕额驸。五十四年(1715),赐乾清门行走。雍正四年(1726),晋一等台吉。七年(1729),封辅国公。九年(1731),随喀尔喀亲王额驸策棱等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凌,授参赞大臣。十年,由喀尔森齐老袭击准部军,破敌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与将军塔尔岱追至推河,擒斩无数,以功晋固山贝子。乾隆元年(1736),命御前行走。七年(1742),擢理藩院额外侍郎。八年,晋多罗贝勒。十三年(1748),署镶蓝旗蒙古都统。十五年(1750),授盟长,署喀尔喀定边左副将军。 ④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初隶准噶尔部。因不堪噶尔丹凌虐,康熙二十八年(1689)随和硕特部台吉噶勒丹多尔济(一作噶尔亶多尔济)内附,被置于阿拉善。次年,噶尔丹兵败乌兰布通后,从副都统阿南达相继设哨布隆吉尔及噶斯口备御。三十六年(1697),噶勒丹多尔济投附策妄阿拉布坦后,携属800余归旧牧。清廷以其诚,授为辅国公,令徙居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为喀尔喀辉特旗祖。

猜你喜欢

  • 邦金六定

    旧时西藏门隅地区行政区划的俗称。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东南部、娘江曲沿岸。18世纪中叶按地域区划的六定为:邦金雪参堆定、邦金雪参麦定、卡瓦定(一作“木曲定”)、笼崩定、拉子康门定、加住定(一作“莫圈定”)。

  • 胡夫耶

    见“虎夫耶”(1384页)。

  • 石恢

    ?—335十六国时期后赵王子。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人。羯族。开国主※石勒幼子。后赵太和三年(330),父行皇帝事,封辅国将军、南阳王。奉命镇守廪丘(治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延熙元年(333

  • 黑儿普

    彝语音译。意为“负担”。旧时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种剥削制度。过年时,※曲诺、※瓦加(阿图阿加)两个等级每户必须向主子交纳半个猪头、1斤酒;主子家逢有婚丧嫁娶等事,必须交纳鸡、酒、肉,表示

  • 四獒

    又作“四狗”。蒙古语称“朵儿边·那孩思”。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开国功臣者勒蔑、忽必来、哲别、速不台的共称。成吉思汗赞誉其四人“如猛狗一般,凡教去处,将坚石撞碎,崖子冲破,深水横断”,故有是称。凡临阵,四人

  • 达赖喇嘛六世

    见“仓央嘉措”(321页)。

  • 青海道

    又称吐谷浑道。丝绸之路东段支线,不通过河西走廊而自陕西西安(古长安)至甘肃陇西,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汉武帝(一说汉宣帝)时即开此道。晋隆安三年(399),僧人法显从长安至印度,宋永初元年(42

  • 乌兰泰

    ?—1852清朝将领。满洲正红旗人。索佳氏。字远芳。道光六年(1826)随军平息张格尔煽起的南疆西四城叛乱。因功升兰翎长。八年,由护军校升护军参领、营总翼长。二十一年(1841),为防英军入侵,随御前

  • 蒙文大同报

    内蒙古地区最早的蒙、汉文对照刊物。由巴达尔呼发起,特克新加布任编辑。于1912年11月1日创刊,石印,大32开,半月刊,正蒙书局印刷。刊名取“五族大同”之义。内容有命令、法规、评论、专载、国内外新闻等

  • 曳莽

    ?—645薛延陀汗国首领,真珠毗伽可汗夷男庶长子。唐贞观四年(630)受封为突利设,又作大度设,统治汗国东方异姓诸部。十二年(638)唐太宗册之为突利莫贺咄叶护,(亦作大度莫贺咄叶部)。十五年(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