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西语

纳西语

我国纳西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永胜、宁蒗、德钦、中甸、剑川、鹤庆、兰坪,四川凉山州的木里、盐源、盐边等县,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27万。纳西语方言差别较大,分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方言间通话有困难,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丽江县丽江坝纳西语为例:语音特点:有单辅音33个,塞音、塞擦音分清、浊、清送气3套,塞擦音有舌尖前、卷舌、舌面前3套,有唇齿音,方言中还有小舌音和卷舌塞音。有同部位的鼻冠加浊塞音、塞擦音构成的复辅音6个。有10个单元音,1个卷舌音。关于松紧元音的有无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有,多数认为没有,但方言中有松紧对方立现象。有11个复元音,均为后响型,由i、u、y介音加主要元音构成。无韵尾。有4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很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叹词10类。名词有性、数和指小指大等语法形式,均在名词后加词尾表示。量词较丰富,数词不单用,一般均和量词结合使用,结合的次序是数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多数、集体4类,后3类的第一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第二、三人称对长辈、平辈、晚辈有昵称、尊称的区别。人称代词有格,用元音和声调的变化表示。动词有情貌、态等语法范畴。情貌有将行貌、进行貌、已行貌、完成貌4种,均用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动词用重叠方式表示互动或反复、连续动作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后变调加疑问语气助词可表示疑问。存在动词有类别范畴。形容词也可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的加深。结构助词较丰富,有分别表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的各类助词,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面,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部分。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有联合、修饰、支配、表述4种。派生词占一定比例,用在词根前后加附加成分的方式构成,四音联绵词较丰富。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也有一定数量的藏语借词和白语借词。

猜你喜欢

  • 诸弟之乱

    契丹建国时耶律阿保机兄弟间争皇位的斗争。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分为8部,“部之长号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统八部。至其岁久,或其国有灾疾而畜牧衰,则八部聚议,以旗鼓立其次而代之。被代者以为约本如此,

  • 打鱼水达达

    即“水达达”(424页)。

  • 吴世宁

    即“吴八月”(1073页)。

  • 旧时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仪式。始于原始时代。《荆楚岁时记》:“周礼有大傩”。初行于民间,逐渐发展成周代宫廷傩礼和民间乡傩。周代,傩仪由巫师主祭,头戴面具,手执傩器,边歌边舞,降神驱鬼,具巫舞风貌。旧时贵

  • 额勒登保

    1748—180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世居吉林乌拉。字珠轩。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马甲随征缅甸。三十八年(1773),随军镇压金川土司叛乱。四十年,因功擢三等侍卫。金川平,叙功,赐

  • 回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又称回回族,旧称“回回”。8602978人(1990年)。散居在全国各省的绝大多数县、市,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陕西及河南、河北、山东、云南、安徽、北京等省市人数较多,

  • 马步芳

    1903—1975国民党军阀。字子香。甘肃临夏人。回族。马麒之子。早年入青海军官训练团,1920年任宁海边防军十五营营长,因随马麟多次镇压青海藏族起义,升为暂编第二十三师七十七旅旅长。1931年参加青

  • 五指山

    山名。又名黎母山。在今海南省琼中县境,因山有五峰如指,故名。主峰高1879米,“其高际天”,“云雾凝蔽”,为该省第一高峰。群山中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丘陵和河谷盆地,有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历史上就是黎族的

  • 辽东志

    书名。记明代辽东地区的志书。辽东都指挥佥事毕恭、左府都督佥事王祥撰。明正统八年(1443)始修,弘治元年(1488)成书。内分建置沿革、分野疆城、城池道里以及山川形胜、城郭屯堡、烽堠土产、贡赋户口、学

  • 南平郡

    古郡名。①西晋太康元年(280)置,治所在江安县(今湖北公安县西北)。南朝齐移治孱陵县(今公安县西)。陈废。 ②唐天宝(742—755)初。改渝州置,治所在巴县(今四川重庆市)。乾元(758—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