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索罗杆

祭索罗杆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佑等。其仪式:于院中影壁后立索罗杆(高丈余,削其端使尖,下端插入石座,上端贯以斗形圆锡盘);屋内东南向设供桌,桌上西置米碟,主人率众外跪,祝诵者于桌西诵祝词、外撒米;主与众迎神。复抬桌于院东,主人率众跪,祝者复撒米、诵文,3叩首。屋内长桌上置身无伤、毛纯黑猪,灌洒领牲、烧香祷告后杀之。其骨、粪于是日晚埋于索罗杆前后,其颈椎骨一块串于杆尖端、肝、肠、膀胱等挂于杆上或放入圆锡盘,供乌鸦啄食,以3日内啄尽为吉祥。以碎猪肉和小米煮成“小肉粥”,请亲友、邻里、过路人食于院中,必当日吃光,如有余则必埋之。皇室、皇帝祭复分常祭和大典、大事祭。常祭岁以春二月、四月、秋八月、十月朔日于坤宁宫举行,皇帝亲诣致祭。祭前,制神杆(即索罗杆),向例以洁净松木稍留枝叶13节(后改为5节),径5寸、长2丈制成。祭制:皇子以下依次轮祭,王、贝勒各祭3杆,贝子、公各祭2杆,无爵秩者禁祭。祭仪包括迎神、供献、祝祷、供牲、行礼、撒胙、送神,司祝(由满族女萨满担任)持祭具、诵神歌,和以鼓乐。大典和大事祭于亲征、出师、凯旋时举行,皆于堂子立杆祭天,祭仪与常祭大同小异。努尔哈赤以“七宗恨事”对明起兵时,亲率诸贝勒及统兵诸将,鸣鼓奏乐,恭诸堂子,白天告祭,即为一例。

猜你喜欢

  • 朵甘川招讨司

    明代藏区土司机构名。洪武七年(1374)十二月置。辖地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其地通过历史上形成的茶马互市和贡赐方式与内地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贡使进京初以每年一贡,给与勘合,於四川比号,

  • 车犁单于

    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日逐王先贤掸之兄。原为匈奴右奥鞬王。汉宣帝五凤元年(前57),奉屠耆单于命,与乌藉都尉各率兵2万驻屯东方,防备呼韩邪单于。及闻呼揭王叛屠耆单于自立为单于后,亦乘机自立为车犁单于,

  • 模哇喔

    见“阿都优洛波哇抹阶凯族”。

  •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母为辽太宗※永兴宫下之一瓦里。其宫下有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

  • 寿之

    见“耶律伯坚”(1313页)。

  • 兀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乌苏卫。正统(1437—1449)后所置,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阿什河流域。正德九年(1514)六月,兵部侍郎石玠至开原,遣大通事马俊出境招谕诸部,该卫先受约束。今人考定

  • 吐蕊

    见“始毕可汗”(1550页)。

  • 库玛尔路协领公署

    见“库玛尔路”(1112页)。

  • 前藏

    藏族地区区域名。前藏及后藏之称始于清季,《卫藏通志》:“今以布达拉为前藏,札什伦布为后藏,统名曰卫藏。”前后藏间以冈巴拉山为界,以西为后藏,以东为前藏。前藏以布达拉所在地拉萨为中心,即唐吐蕃伍如的大体

  • 圣神宣献皇后

    见“萧绰”(19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