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菟州
渤海王国早期所置州名。据《续日本纪》,日本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三年(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大兴二十二年,759),渤海赴日使臣高南申官此州刺史,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中无其名,盖在渤海第十二世王大彝震(831—857)厘定62州名时(或在此之前),已改用他名。所在无考。疑设于汉始元五年(前82年)后之玄菟郡治所在,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
渤海王国早期所置州名。据《续日本纪》,日本淳仁天皇天平宝字三年(渤海第三世王大钦茂大兴二十二年,759),渤海赴日使臣高南申官此州刺史,是渤海早期已有此州之设。《新唐书·渤海传》所载62州中无其名,盖在渤海第十二世王大彝震(831—857)厘定62州名时(或在此之前),已改用他名。所在无考。疑设于汉始元五年(前82年)后之玄菟郡治所在,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境。
①古城名。即今辽宁省兴城市。明为宁远州城。位于渤海北岸汤沙河与女儿河之间。是今东北通向华北交通要冲。原属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前屯、中屯二卫地。明宣德三年(1428)建。分内外二城。内城周5里余,高3丈
?—1764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号镜斋主人。怡贤亲王※允祥第四子。世宗奖允祥功,加封郡王,于诸子中指封,辞不敢就。雍正八年(1730),封宁郡王。卒,谥良。著有《菊谱》。
古地名。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为太原郡、太原国、太原府等治所。后史家往往直称为太原。位于今山西中部,太原盆地北端,地跨汾河两岸,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设防重镇。相传夏禹曾建都于此,战国初为赵国都
?—447北魏起义首领。族属稽胡(又称步落稽、山胡)。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正月,率吐京(治今山西石楼县)稽胡举兵反魏,依险拒守,抗击魏征东将军、武昌王拓跋提等军。后西渡河,招引朔方(治今陕西清
清初甘肃临洮藏族土司,※赵师范长子。顺治十六年(1659),袭父临洮卫指挥使职,管理土司事务。任职不久,病卒。
皇族。古已有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楚“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清代制度,只有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始得称为“宗室”,天聪九年(1635)始定是制。此中,又以帝系为“万支”中之本,
参见“坎儿井”(960页)。
靰鞡鞋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一种布筒皮底靴,过去鄂伦春人一年四季皆穿(有的只夏季或春秋季穿)。底用犴皮或熊、野猪、公狍脖子皮制,靴帮是用多层布纳的,有的上绣花纹
傈僳族语音译,意为“重逢调”。傈僳族民间叙事长诗。为傈僳族叙事长诗中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优秀作品之一。主要情节是:一对相爱甚笃的男女青年,男方因拿不出几头牛作聘礼被迫离乡做苦工;女方则为父母所逼,嫁给
藏传佛教寺院。在青海称多县。藏语称“嘎登郭囊谢舟派吉楞”,意为“具喜显密讲修兴旺洲”。为玉树地区格鲁派大寺之一。宗喀巴弟子代玛堪钦元登巴奉师意,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在原有萨迦派小寺基础上改建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