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葛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牙葛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一抹里亦名此。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下均设抹里。牙葛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抹里。承天皇太后※崇德宫下一抹里亦名此。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巴吉格尔伯克。维吾尔语。职司管理税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六、七品。光绪十三年废(1887)。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北魏时佛教译经师。一译菩提留支。意译道希。北天竺人。深通三藏,兼通显密。宣武帝永平元年(508),携大量梵本佛经至洛阳,住永宁寺,潜心译业,被举为译场宗主。永熙三年(534),随孝武帝迁邺(今河北临漳
参见“俍人”(1687页)。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暖帽名。以毡制成,顶高5寸,边宽,前后翅各5寸。男翅两平,饰以海龙水獭皮。帽顶呈红色,饰以纹绣,不缀缨。妇人帽顶尖圆,中腰稍细,形如葫芦之半,帽后翅稍垂,顶饰金绒花。
见“威正雅拜台吉”(1618页)。
辽代地名。契丹皇帝※春捺钵地。今指何处,现有三说:一说与“鱼儿泺”为同一处所,位于挞鲁河(即长春河,今吉林省境内洮儿河)入鸭子河(今嫩江下游一段)处之大水泊,今名月亮泡;一说为其南的乌兰诺尔泡;一说为
?—580北周宗室、大臣。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又名豆卢突。周文帝※宇文泰子。史称“幼聪颖,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西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邑1千户。武成元年(5
见“潢河”(2464页)。
参见“督”(2356页)。
详见“达垅万户”(7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