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火烧松明楼

火烧松明楼

白族历史故事。取材于唐代南诏王皮罗阁统一六诏的历史事件,经历代口传者不断创作和艺术加工而成,广泛流传于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白、彝、傈僳、回、汉等民族中。内容主要描写南诏王皮罗阁欲吞并其他五诏,以六月二十四日祭祖为名,预建松明楼,召诸诏主共祭而后图之。邓赕诏主妻慈善夫人知其谋,止夫勿往,诏主惧南诏威势不敢不往。临行,夫人以铁镯戴夫臂,洒泪而别。诸诏主在松明楼祭毕酒酣之际,皮罗阁下楼命纵火将诸诏主焚死。待诸诏主妻闻讯前来收尸时,独慈善以铁镯辨夫尸归葬。皮罗阁仰其才貌,欲强娶之。慈善宁死不从,聚兵守城,终因粮尽投湖自杀。故事歌颂了慈善夫人的聪明才智及忠于爱情、反抗强暴的高尚品德。为纪念这位壮烈的夫人,白族人民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这一天,举行赛马(表示夫人火速发兵去救丈夫),妇女染红指甲(表示夫人在燃烧的废墟中寻找夫尸被火烧伤)。又每年七月二十三日夫人投湖纪念日,人们纷纷驾船捞尸。许多白族村庄还将她奉为※本主,尊称为“柏洁夫人”。早在元人张道宗的《纪古滇说集》中就记录了故事的片断,可见故事产生很早。又在白文《白古通纪》(已佚)、《南诏野史》、《僰古通纪浅述》和云南、大理的各种方志中都有著录。民间口传的故事情节比文字著录更为生动,更具有反抗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经收集、整理,已写成长诗和剧本,并搬上舞台,深受各族喜爱。

猜你喜欢

  • 灵桂

    ?—1885清朝宗室、大臣。满洲正蓝旗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二甲一名进士,累官大学士。二十七年(1847),以凤凰城(今辽宁凤城县)边栅与旧制图栅里数不符,同盛京将军奕湘往勘定界。三十年,办理

  • 奇三

    亦作齐三。达斡尔人。※布特哈八旗衙门副总管。以黑龙江将军舒亮、副都统安庆屡克扣布特哈官兵俸饷钱粮,以贱价逼买欲上贡的貂皮,每逢五月楚勒罕(集市)大会之时逼勒供亿羊酒诸物,加之当事者贪求无厌,布特哈兵民

  • 上门郎

    壮、瑶等族婚俗。汉语称“入赘”。流行于广西各地,以边远山区为普遍,占当地结婚人数的三分之一至一半。与汉族“入赘”概念略有不同,汉族仅限于女家没有男儿,为延续后代,不得已才招郎入赘,入赘郎的地位低微,受

  • 散答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后改汉姓曰骆。

  • 依达雅图勒拉

    见“阿帕克和卓”(1236页)。

  • 失罗勒合

    历史上蒙古族、鄂温克族等狩猎习俗。蒙古语音译,出自《蒙古秘史》,源于突厥语,意为从战利品或猎获物中取得一份东西。凡猎手猎获野兽时,当他还未驮在马鞍上用皮带绑好之前,赶到现场的任何人都可以取该猎获物的一

  • 清孝贤纯皇后

    1699—1748清高宗孝贤纯皇后。蒙古族。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乾隆二年(1737)册为皇后,皇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毛绒制为荷包进皇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皇上

  • 石抹憨塔卜

    见“石抹咸得不”(456页)。

  • 达瓦孜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技艺。维吾尔语音译,意为“高空走绳”。类似杂技中走钢丝。其法,在高达30余米的大杆顶端,系一根约80米长碗口粗的大绳,将其斜拉至地面。表演者手拿一根3米长木杆,在悠扬乐曲伴奏下,赤脚上

  • 扎尔鼐

    ?—1728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僧人、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扎尔鼐·罗追杰布。西藏拉萨人。藏族。曾任七世达赖喇嘛仓储巴,康熙五十九年(1720),拥护清军入藏平定侵扰西藏之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