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与东晋的一次大战役。苻坚统一北方后,自恃“强兵百万,资仗如山”,欲进取东晋,统一大江南北,建元十九年(东晋太元八年,383)七月,调集90余万兵力,对晋发动大规模进攻。八月,秦征南大将军苻融、冠军将军慕容垂等率步骑25万为前锋先行。九月,苻坚统中路主力进至项县(今河南沈丘)时,后续之凉州兵刚到咸阳,西路蜀汉兵才顺江而下,东路幽冀兵抵彭城,苻融军已至颍口(今安徽正阳关)。东晋谢石、谢玄率水陆军8万前往淮水一线迎战。十月,苻融攻克寿阳(今安徽寿县),催促苻坚南下。坚未等各路军会集,便引轻骑8千赴寿阳,亲临前线督战。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夜渡洛涧(今安徽淮南东),袭击秦将梁成大营,初战获胜,士气大振,随即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对岸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谢玄针对秦军将士厌战,各族离心及苻坚恃众轻晋又急于决战的心理,派人前往秦营,要求秦军由淝水西岸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水决战。苻坚欲待晋军半渡时以铁骑突袭取胜,贸然下令稍退,但秦军一退不可复止,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在阵后大喊秦兵已败了。后面部众误以为前线溃败,纷纷逃散,顿时大乱。晋军抢渡淝水猛攻。苻融驰骑整顿队势,马倒,死于乱军中。晋军乘胜追击至青冈(今寿县西),秦军大败,奔逃中闻风声鹤唳,皆以晋兵追至,昼夜不敢息,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及至洛阳,只剩10万余人。苻坚中流矢,单骑逃往淮北。此战,前秦元气大伤,未几,北方又陷于四分五裂状态。而东晋不仅免除亡国之危,且向北略有发展。此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猜你喜欢

  • 旧额鲁特

    见“察哈尔额鲁特”(2479页)。

  • 郎君行记残石

    金代契丹小字、汉字合璧刻石。石刻上圆下方,现仅存右上角,不及全碑四分之一。所刻内容与唐乾陵无字碑上所刻《※郎君行记》相同,额题残存“大金皇弟都统经略”8字,大都磨平,仅“大”、“都”2字隐约可辨。碑文

  • 吃宁贯

    “宁贯”,景颇语,意为“野兽的腿”。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的山官利用政治特权对群众敲榨的一种方式。规定凡在某一山官辖区内的百姓,每当猎获到野兽和杀牲祭鬼时,必须送给山官一条后腿,表示承认受山官的管辖。所

  • 李鸿基

    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张秀眉”(1180页),“咸同起义”(1617页)。

  • 老小营

    即“奥鲁”(2252页)。

  • 载瓦文

    我国景颇族载瓦支系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语言调查第3工作队和云南语文工作者于1957年提出了《载瓦文方案》(案草)。载瓦语没有方言差别,

  • 苏易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 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

  • 耶律宗真

    1016—1055即辽兴宗。辽朝第七代皇帝,1031—1055年在位。字夷不堇,又作珠卜衮,木不孤。小字只骨。契丹族。圣宗长子。生母钦哀皇后萧耨斤。以齐天皇后萧菩萨哥子早卒,被收为养子。自幼聪敏,长而

  • 龙桑科

    明嘉靖年间苗民起义首领。湖广镇筸(今湖南凤凰县境内)人。苗族。嘉靖十九年(1540),遇旱灾,民饥馑,而官吏督征粮款甚急,激起苗民反征粮斗争。二十二年(1543),与贵州铜仁平头(今松桃西南)苗族首领

  • 药物、制药与治疗手册

    书名。全称《西藏王国卡普清传教士法诺的多米尼科神父搜集和实行的、为新传教士而编写的医疗方法说明》。18世纪上叶意大利卡普清西藏传教会法诺的多米尼科(P·Domenico da Fano)神父编。共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