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洪福源

洪福源

1206—1258

元代高丽降将。洪氏。麟州(今陕西神木县西北杨家城)都领洪大宣之子。先世为中国人,唐时入高丽,子孙遂贵于三韩,名所城曰唐城。初袭父职为神骑都领。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军追蒲鲜万奴余部至高丽,随父迎降。太宗三年(1231)九月,率部与撒礼塔攻未附诸城,随军进至王京(今朝鲜开城),迫高丽王降。翌年,以高丽杀蒙古所置达鲁花赤,招集北部40余城民众以待。八月,率所部与撒礼塔合攻高丽军,至王京处仁城,撒礼塔中流矢卒,还师,奉命留屯。五年,西京(今朝鲜平壤)为高丽军所破,率所集北界之众徙辽东,居辽阳、沈阳间。六年,任管领归附高丽军民长官。七年,随唐古拔都儿攻高丽。乃马真后称制四年(1245),随阿母罕再攻高丽威州。宪宗蒙哥元年(1251),改授虎符,为前后归附高丽军民长官。三年,从诸王也古攻占禾山、东州、春州、三角山、杨根、天龙等城。次年,与大将扎剌台合兵取光州、安城、忠州、珍原等城。八年(1258),高丽王族子王綧入质,欲并统本国降蒙军民,潜于宪宗,遂被杀。后赠嘉议大夫、沈阳侯,谥忠宪。

猜你喜欢

  • 续资治通鉴

    书名。清毕沅(1730—1797)撰。220卷。沅,江苏镇洋(今太仓)人,字秋帆。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曾以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官至兵部尚书,湖广总督。通经、史、小学、金石及地理之学。宦迹所至

  • 西夏纪事本末

    书名。36卷,清张鉴别撰。本书辑录宋、辽、金、元诸史,旁及他史所载有关西夏史事,自党项拓跋氏兴起,至西夏建国与衰亡,每卷一事,概述其本末,于西夏朝重要史事,略具梗概。取材前详后略,间有作者按语与考辨,

  • 李广

    ?—345成汉宗室、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巴人。成汉君主※李寿子。汉兴元年(338)七月,有告广汉太守李乾与大臣通谋,欲废寿,遂奉父命与大臣盟于前殿,约为兄弟。后任大将军,封汉王。太和二年

  • 火不思

    蒙古族、纳西族古弹拨乐器。亦作虎拨思、胡拨四、浑不似、好比斯、和比斯、胡博词、琥珀词、琥珀槌、虎拍词等。纳西语称为色古都(又译苏古笃、苏古杜)、胡拨。一说源于西亚,为阿拉伯古弹拨乐器乌特(乌都)的一种

  • 躶濮

    古族名。见《华阳国志·南中志》。系今孟高棉语系布朗、佤、德昂等族的先民。汉晋时期与古濮人(永昌濮)、百越人及其他种人交错居于云南永昌郡(治今云南保山县,后移耿马),相当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保山、

  • 夫椒之战

    春秋末年吴国与越国一次著名大会战。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吴王阖闾趁越国新丧,举兵伐越,兵败檇李,负伤身亡。夫差继位后,为报越国杀父之仇,“日夜勒兵”。二十六年(前494),越王勾践拒绝大夫范蠡等

  • 越喜靺鞨

    即“越喜部”(2191页)。

  • 老哈河

    见“土河”(63页)。

  • 巴哼语

    自称“巴哼”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县和贵州从江、黎平等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3·2万。以三江文界

  • 永恩

    ?—1805清朝宗室。满族。礼简亲王崇安子。字惠周,号兰亭主人。初封康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号礼亲王。史称其性宽易而持己严,袭爵垂五十余,淡泊勤俭,出处有恒。卒,谥恭。著有《律吕元音》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