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泰不华

泰不华

1304—1352

元朝大臣、史学家、诗人。字兼善,号白野。初名达普化(又作达溥化、达不华),元文宗赐今名。祖籍波斯(今伊朗)人。蒙古军西征时来华,世居白野山。因父宦台州(今浙江临海县),遂居其地。幼好读书、善篆隶、通文史。集贤待制周仁荣养而教之,遂有成。仁宗延祐七年(1320),获江浙乡试第一。英宗至治元年(1321)中进士。历任集贤院修撰、秘书监著作郎、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曾劾罢御史大夫脱欢,谏阻加封异姓大臣伯颜、撒敦为一字王。后又出佥河南、淮西廉访司事,转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所至,体察民情,惩治贪宫污吏。至正元年(1341),授绍兴路总管,革吏弊,均赋役。三年,召入史馆,予修宋、辽、金三史书成,授秘书卿,晋礼部尚书。蒹会同馆事。九年(1349),受命察实台州方国珍举兵事,并上招捕之策。继迁江东道廉访使,改翰林侍读学士。十一年(1351),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分兵温州,与孛罗帖木儿夹攻方国珍。继迁台州路达鲁花赤。翌年与方国珍海战而亡。追封魏国公,谥忠介。工诗,著有《顾北集》行世,已佚,仅存24首于《元诗选》中。尝重类《复古编》10卷,据经史考证讹伪。

猜你喜欢

  • 宣化府

    西夏官署名。掌管境内吐蕃、回鹘等民族机构。西夏建国后在吐蕃、回鹘集中居住的河西走廊中部甘州(今甘肃张掖市)置镇夷郡,并设此机构以绥抚各族人民。

  • 斡论

    金代女真语。“生铁”之意。生女真旧无铁,至景祖乌古鹖时,邻国始有人运甲胄至境内出售,乌古鹖倾赀财善价与之贸易,亦令昆弟族人皆购之,得铁既多,因用以修弓矢,备器械,兵势稍振,前后愿附者众。随着铁的输入,

  • 三温台吉

    见“真相台吉”(1819页)。

  • 即“乌累若鞮单于”(352页)。

  • 辽文萃

    书名。清王仁俊辑。成书于光绪三十年(1904)。共7卷,其中正文4卷,补遗1卷,作者考1卷,逸目考1卷。另附有辽史艺文志补证1卷。是继《辽文存》后辑录辽文之书,内容有诗、诏册、敕、表、奏疏、上书、铭、

  • 巴勒济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西藏※拉藏汗次子索尔扎第三子,清辅国公※纳噶察弟。姓博尔济吉特。自幼寄居伊犁。乾隆十九年(1754),偕兄从阿睦尔撒纳、班珠尔附清,授二等台吉,驻牧喀尔喀汛界。翌年,授扎萨克。

  • 石抹查剌

    1200—1243蒙古国将领。又作札剌、札剌儿。契丹族。御史大夫※石抹也先子。善骑射。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父战死,袭为御史大夫,领父所统敢死之士万余,黑衣为号,故曰黑军。次年,从木华黎伐金,取

  • 锡伯渠

    清代新疆水利设施名。又称察布查尔大渠。嘉庆七年(1802),锡伯营总管图默特在伊犁将军松筠的支持下,于察布查尔山口开山凿渠。历时7年,修成一条深1丈,宽1.2丈,长200余里的大渠。引伊犁河水灌溉耕地

  • 斡朗改

    又译嗢娘改。辽时对北方一部族的称呼,曾附辽,为辽属国。原词为契丹语地名,其词意不明,部以地名称之。该部居于今贝加尔湖一带。据史载,辽属国可纪者有59,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征兵,无定额,从其便,不从者讨

  • 破卜

    瑶语音译。见“油锅”(1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