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斯贵喇嘛
清代蒙古地区寺庙的僧职名。亦作格思贵。管理寺庙、札仓庶务和杂务,有的还兼管教务和戒律,教授经典和督察喇嘛念经,手执法杖,对不守戒律规定的僧人予以责打。也负责处理僧众的一般纠纷,实际是寺庙的执法者。地位在※德木齐之下。配有随从班第1人、服役1人,月饷银2.8两、米1.5石。
清代蒙古地区寺庙的僧职名。亦作格思贵。管理寺庙、札仓庶务和杂务,有的还兼管教务和戒律,教授经典和督察喇嘛念经,手执法杖,对不守戒律规定的僧人予以责打。也负责处理僧众的一般纠纷,实际是寺庙的执法者。地位在※德木齐之下。配有随从班第1人、服役1人,月饷银2.8两、米1.5石。
元代汉地民户差发名目之一。又称杂役。指劳役和职役2种,劳役随时按需要征发,从事修筑、运输等;职役有乡之里正、都之主首、隅之隅正、坊之坊正等,负责催输差税、徭役,维持秩序。一般任期一年。元初,军、匠、站
?—1637清初武官。满洲镶白旗人。索绰罗氏。世居吉林吴喇地方(今吉林市境)。天聪八年(1634)、崇德元年(1636)连攻明雄县(今河北保定境),首先登城,授牛录章京。随皇太极征朝鲜,攻皮岛,首先渡
苗族的一支。自称※蒙。分布在贵州古州(今榕江)一带。属※黑苗。居大寨者称※爷头苗”,居小寨者称※“洞崽苗”。小寨听大寨差遣,不敢违背,犯则尽夺其产。妇女编发为髻,衣短,镶锦边。耕不用牛,以人力为之。以
清朝派驻乌里雅苏台办事的大臣。等级略次于将军。额设两员,一员由满蒙京官内简放,办理乌里雅苏台等地方事务;一员由喀尔喀四部中的贝勒、贝子中选任,办理喀尔喀四部事务。大臣驻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札布哈朗特)
古族名。亦称漆齿。以俗喜嚼食槟榔久而齿黑,故名。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在其《楚词·招魂》中已与雕题并称,指其时为楚国以南百越族群中之一部分。《战国策·起策》亦指其为吴、越之民。唐·樊绰《蛮书》更确指其为
金封爵,次国一字王号。天会十五年(1137),右副元帅完颜宗弼受封;天德(1149—1153)初,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司徒张通古受封;大定二年(1162),太宗子完颜斛孛束追封,七年(1167),完颜
西藏地方萨迦法王管辖区。位于后藏日喀则西南。为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始兴之地。元代该派势力最盛,统掌西藏政教大权,开政教合一制度之端。后为帕竹噶举派所取代,但仍保有在后藏萨迦地方的政教权势。明永乐十一年(1
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世班禅却吉尼玛被胁迫赴印度返藏后,请驻藏大臣代奏,拟由北路亲赴北京觐见,面陈藏事。掌办达赖喇嘛事务之※商上闻讯,集议数日,以英军侵略拉萨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曾拟入京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称《里瓦几亚条约》、《利洼府条约》。1871年(清同治十年)六、七月间,俄国乘阿古柏之乱,出兵强占伊犁。1877年(光绪三年),阿古柏之乱平。次年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
渤海王国大臣。文王大钦茂时为青授大夫。唐大历六年(日本宝龟二年,771),被遣为聘日使,率200余人乘船17艘访日。六月,抵出羽登陆。十二月,率40余人入日京城(今日本奈良)。次年正月,日廷以国书“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