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林丹汗

林丹汗

1592—1634

明代蒙古末代可汗。又作陵丹巴图尔台吉、灵丹、民旦等,号库图克图汗,明朝人译作虎墩兔憨。孛儿只斤氏。※达延汗第八世孙,※布延彻辰汗长孙。万历三十一年(1603),祖父卒,因其父莽和克台吉已去世,遂于翌年即汗位。领左翼察哈尔万户,驻帐广宁(今辽宁北镇)以北。自万历(1573—1620)末年起,不断攻击辽东明军。矢志继承达延汗的大业,力图以武力统一蒙古各部,对抗新起的建州女真。天启五年(1625),北征投附后金的科尔沁部,不克。其属部敖汉、奈曼等也先后投降后金。崇祯元年(1628),西进土默特、河套地区,击败蒙古右翼的喀喇沁、土默特等部,占据归化(今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部也被迫归服。又与漠北的朝克图台吉(却图汗)取得联系,互相策应,一时势力大振。统率“八大营二十四部”,东起辽东,西尽洮河(今甘肃境)。独占明朝给予蒙古各部的岁赐,控制蒙古诸部同明朝的贸易。拒绝后金的诱降,联合明朝抗击后金,使明朝每年赠银达8.1万两。崇祯四至五年(1631—1632),东击投附后金的蒙古诸部,率兵抵兴安岭以东的西拉木伦河北岸,遭后金皇太极的反击,不战而退,被追至西土默特。七年(1634),向青海进兵,欲据西藏,控制僧俗大权,号令全蒙古,继续抗击后金。途中出痘卒于西拉他拉大草滩(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翌年,察哈尔余部被后金攻灭,妻、子被俘,漠南蒙古各部均归属后金。在位期间,笃信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受迈达哩诺们汗等大喇嘛灌顶,在境内修建了多处佛寺、佛塔。继图们汗之后,将108函的藏文《甘珠尔经》全部译成蒙文,对蒙、藏思想、文化的交流作出重要贡献。

猜你喜欢

  • 灭合里直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灭合里直为辽景宗※彰愍宫下之一瓦里。“合里直”又译作“合里只”、“合李只”、“合理只”等。应天皇太后※长宁宫一※抹里名合里

  • 巴哼语

    自称“巴哼”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临桂县和贵州从江、黎平等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计有3·2万。以三江文界

  • 叭竜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册封一些被其统治的民族头人的称谓。解放前傣族封建领主把受其统治的哈尼、布朗、拉祜等民族的地域划分为12个单位,称“火圈”(每个“火圈”包括几个或十数个自然村)。每

  • 奥里米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一作咬里没、阿里眉、鄂罗木、阿里玛。活动于今黑龙江东北一带。其中心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附近的鄂里米(今黑龙江绥滨西敖来村)。与※剖阿里、※盆奴里(蒲奴里)、※越里笃、※越里吉合称为

  • 曲出

    见“阔出”(2273页)。

  • 叭竜横

    清代攸乐(基诺)土目。基诺族(一说傣族)。雍正七年(1729),清政府在攸乐山设同知。十年裁撤,由车里宣慰使刀绍文及各土弁“公保”其为土目。管村塞32 (一说36),辖区东至蛮海(亚来)120里,南至

  • 阿帕克霍加麻札

    见“阿帕克和卓墓”(1245页)。

  • 八番顺元宣慰司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贵阳市。至元十五年(1278),罗氏鬼国主阿榨(一作察),并西南番河中府方番主韦昌盛纳土内附,命名为其地安抚使,佩虎符。十六年,潭州行省遣两淮招讨司经历刘继昌招降西南诸番,置八番罗甸

  • 道宗皇帝哀册

    石刻名。亦称“仁圣大孝文皇帝哀册文”。为哀悼辽道宗耶律洪基的石刻。有汉字和契丹小字刻的各一合。刻于乾统元年(1101),1930年出土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白塔子乡瓦林茫哈地方的辽庆陵的西陵即永福陵中,现

  • 委鲁母

    西域古地名。见明《边政考》、《西域土地人物略》、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秦边纪略》等。清《康熙皇舆全图》作乌鲁母齐。《乌鲁木齐杂记》云:乌鲁木齐旧地在今城北40—50里,近孤木地屯处。即今新疆乌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