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料话

料话

“料”瑶语意为“事项”。解放前广西大瑶山瑶族“石牌”头人在“石牌”会议上的讲话称谓。“石牌”组织是以村为单位或联合相邻数村组成。每个“石牌”都制定有共同遵守的法规,由“石牌”头人在“石牌”会议(每户户主参加)宣读并讨论通过。在宣读法规之前,“石牌”头人通常要从盘古开天辟地讲起,接着讲祖先迁徙经过及进入瑶山后如何艰苦创业,然后讲述过去发生过种种有损“石牌”组织之事,为确保大家安居乐业,提出预先请人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若干法规,并逐条讲解。讲完后,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大家相讨。通过后便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法律。

猜你喜欢

  • 且渠

    匈奴官名。又译且居。冒顿单于(前209—174年在位)时始置,为中下级带兵官,隶属匈奴二十四个“万骑长”。地位不固定,依部众多寡确定权力大小及次第高下。匈奴沮渠姓即源于此官名。晋代,则有左沮渠、右沮渠

  • 安平侯

    金代对沪沟河(今永定河)河神的封号。大定十九年(1179)封,初,礼官以祀典所不载,难之,终特准建庙。每岁委本县长官春秋致祭。

  • 夏克刀登

    1898—1960德格第十九代土司的大管家夏克·扎西郎加之子。因土司家内讧受牵连,幼年逃至西藏,进西藏贵族学校就读。1922年至昌都任藏军小头目。1930年袭任德格第二十一代土司的大管家。1933年入

  • 索巴坚参

    清乾隆时藏族历算学家。甘肃马杨寺(位于今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僧人。《马杨寺汉历心要》藏文改编本的编译者,此书为时宪历(即所谓农历)历书。17世纪末以前西藏尚无时宪历,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时曾欲将汉

  • 公中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未定称前,亦作公同、公众、公管、奉公佐领。此种佐领为公举补缺制,与佐领世职制适相对称,为八旗佐领两大类型之一。其来源大体是:一、※无根由佐领,流为多家多姓承管,在清廷派员办理佐

  • 提陀

    壮语音译,意为“百姓”。壮族平民称谓。从唐至清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蛮》载:广西左右江溪洞,除土官以外,平民谓之“提陀”。有独立的家庭经济,按其家人口多少向土官领耕“份地”,

  • 科洛克托衣

    哈萨克族习俗。意为“满月礼”。孩子出生40天后,便要举行庆祝仪式。孩子父母要宰羊烹肉,请亲戚朋友、邻居参加。来宾则须给婴儿赠送衣服、鞋、袜、钮扣、串珠、鹰毛或糖等礼物,并由长者给婴儿起名字。相聚一起,

  • 泰不华

    1304—1352元朝大臣、史学家、诗人。字兼善,号白野。初名达普化(又作达溥化、达不华),元文宗赐今名。祖籍波斯(今伊朗)人。蒙古军西征时来华,世居白野山。因父宦台州(今浙江临海县),遂居其地。幼好

  • 铁骊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又作铁离,有时也写作铁甸。史书中有时以铁勒代铁离,或以铁骊代五国部的越里吉,是修史者之疏误。原为黑水靺鞨之铁利部,后被渤海兼并。辽天显元年(926)渤海亡后,遣使向辽纳贡,始称铁骊。

  • 瞎毡

    ?—1058宋代龛合(今甘肃榆中境)吐蕃大首领。※唃厮啰长子。因其母失宠,与父不协,从青唐(今青海西宁)迁居龛谷。为当地吐蕃首领、部众拥戴为部落首领,宝元二年(1039),受宋封为澄州团练使。庆历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