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细豆
见“拓跋思头”(1360页)。
见“拓跋思头”(1360页)。
清代呼和浩特早期的官学。雍正元年(1723)建立。地址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柴火市街。是教育蒙古贵族子弟的学校,除学习满、蒙、汉语文外,兼学骑射,以造就文武兼备的人材。学生结业后,选拔通晓满、
见“剖阿里”(1905页)。
1900—1940民国时期新疆进步民族上层。哈萨克族。新疆阿勒泰人。出身于贵族世家,年青时就读于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蒙哈学堂,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27年被杨增新任命为福海县知事(县长)。1933年
夏世祖武烈帝赫连勃勃年号。413—418年,凡6年。
汉代会稽郡越人用苧麻所织细布。亦称白越,当时已被作为贡品,《后汉书·陆续传》:光武帝“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回族族谱名。初辑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由蒲氏之八世孙蒲携南与其子孙共同编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咸丰五年(1855)、光绪七年(1881)、三十三年(1907)五次重修。1913年付印
习惯法。鄂温克语音译,意为祖先传下来的习惯或古老的传统。流行于额尔古纳河使用驯鹿鄂温克人地区。它体现全体社会成员利益,大家均严格遵守。包括从生产到生活及宗教迷信等各个方面的行为规范。如猎人打到鹿、犴后
?—1941民国时期新疆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者。新疆阿图什人。维吾尔族。早年毕业于喀什经文学堂并留校任教。1912年就学于德国间谍凯米尔(土耳其总参谋部上校)在阿图什设立的“统一进步党党校”。后曾
见“王廅”(202页)。
见“苻坚”(13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