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顿·仁钦朱

布顿·仁钦朱

1290—1364

元代乌思藏著名学者,藏传佛教布鲁派(亦称夏鲁派)创始人。一作布敦,元代文献作卜思端。藏地方之夏卜麦人。幼年在当地出家,从噶举教派上师学法,取得成就,更兼学噶当教派、萨迦教派等显密教法,为时人所重。被夏鲁寺僧迎请为寺主,收徒传法,因能融汇贯通藏传佛教各派之精华,故被称为布鲁派(意为布顿所传教法),而以夏鲁寺为此派之主寺,故亦称为夏鲁派。曾参与整理邻近纳塘寺收藏之“甘珠尔”、“丹珠尔”两大部类藏文佛经典籍论著,并编目。元末,受乌思地方(今前藏)搽里八万户(亦作蔡巴万户)公哥多吉迎请,协助勘定大藏经“甘珠尔”部目录,世称“蔡巴目录”。元统二年(1334),又亲自勘定大藏经“丹珠尔”部目录,世称“布顿目录”。此后藏文大藏经各地刊本皆以此两部目录为准。毕生从事佛学研究,授徒传法,著书立说,元顺帝遣使往召,固辞不就。一生著述甚丰,流传于世刊有26帙,收入200余种。其中,至治二年(1322)成书的《善逝教法源流》(一作《佛说大宝藏论》,通称《布顿佛教史》),为藏传佛教史早期著作之一,后世著史援其体例。卒,夏鲁寺曾觅得转世灵童以继承其宗,然以藏地不靖,夏鲁万户衰弱,该教派因得不到世俗领主的支持,遂渐与其它教派合流,逐渐衰落不传。

猜你喜欢

  • 太平寺锡伯碑

    锡伯族庙碑刻。清嘉庆八年(1803),梨树沟边门章京锡伯人华沙布立。在今沈阳市皇寺路太平里二十一号太平寺内。1954年发现。1962年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碑高144厘米,宽57.5厘米,厚20厘米。

  • 塔拉贺格日古

    见“蒙古单鼓舞”(2340页)。

  • 苏勒檀

    见“速檀”(1840页)。

  • 曼头城

    古城名。又作蔓头城。因山得名。故址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附近。地当古时通往新疆、西藏的要道。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高凉王拓跋那讨吐谷浑,军次此城,吐谷浑王慕利延率部西渡流沙,西入于阗。隋大业五年(6

  • 徒单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徒丹、秃丹,《高丽史》作徒怠。来源于部名。居活剌浑水(今黑龙江省境呼兰河,一说为该省通河县之付拉荤河)、上京速苏海水(今黑龙江尚志县境一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葛马合窟申等

  • 怀朗曼轰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最高封建政权中掌管司法、户籍的官员。为召片领之下的四大怀朗(官名)之一。与各勐※召勐的※波朗共同组成议事庭,是议事庭主要成员之一。在代表等级地位的※田官等级中,属“百田级

  • 司曹

    藏语音译。原西藏地方政府官职名。代理※司伦。职权与司伦同。1950年冬,西藏和平解放前夕,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被以摄政大札为首的西藏上层反动分子扶持南逃亚东,※噶伦多随之而去,由留在拉萨的仔本鲁康娃

  • 申戎

    古族名。本出太姜,与周族结为婚姻关系,封侯国。居民多为※戎。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周出师破之。周幽王娶申侯女,生宜臼,立为太子;后幽王嬖爱褒姒,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申

  • 奄利大水

    即“掩㴲水”(2037页)。

  • 苏温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苏完河卫。永乐四年(1406)二月,与塔鲁木等三卫同时设立。十月,其地首领府剌出、哈剌罕等来朝贡马,以府剌出为指挥使,哈刺罕为指挥同知,余为千百户镇抚,赐钞币。辖有今